也包括长子:“但事实上,这世间权势尊贵,本也从来没有永世长存的先例。”
“君子礼法不会消亡,这世间永远需要君子与礼法。”崔据苍老的声音如古朴的钟罄声般肃穆悠长:“会消亡更替的,只是手握君子礼法这柄利器而居高临下者。”
这高处没了崔氏,也会有其他人。
所谓唯士族方为高尚真君子,拿来与世人言且罢,若时至今日依旧以此自欺,却是顽固蠢笨。
崔据这句话几乎撕开了士族以君子礼法立世的真相,崔洐闻言面色一阵难言的变幻,而后紧绷的肩膀慢慢沉下,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父亲所言乃是本质,可这世道局面,当真变得太快了,快到他与诸多族人几乎反应不过来……
他们五大族的存在可追溯到数朝之前,在权势更迭的风雨中,他们早已成为天下正统礼法的象征,那时天下文士几乎悉数出自士族,庶民中很难出现有资格触及政治天地之人。
如此便出现了天子之姓易换,而士族之姓不改的局面。
大盛开国皇帝之所以能顺利登基,也要归功于几大士族的扶持与认同。为了加固与士族的紧密关连,大盛皇帝不止一次求娶五大家族之女为后,欲让皇室宗女嫁入士族,但是清河崔氏等家族根本不屑,也并不愿与这些稍纵即逝的皇权绑在一处。
他们始终占据着主动,主导着局面,直到寒门势力逐渐兴起,帝王试图借寒门来制衡他们的地位,拆分他们的利益。
但彼时他们仍未曾有如临大敌之感,潜意识中仍默认这世道永远需要他们来治理引领。
数年前,他们与女帝抗衡之际,尚且有许多族人坚定地认为以文治世方是长久道,如崔璟这般沦为女帝爪牙者不过是玷污门楣,只会将崔氏带入下层权势争斗的泥沼。
可如今……
他们受手握刀兵者肆无忌惮地挟制却已无计可施,而那及时庇护了清河族人的,却是从前遭他们百般斥责诟病,乃至最终被除族的大郎。
这世道下,尊严已不能够仅凭文墨来捍卫,昔日世人与群雄给予他们的膜拜崇敬已被一把把纷乱出世的利刃逐渐卸下。
身处这已被洪流裹挟而无从躲避的认知中,崔氏族人之间弥漫着沉甸甸的不甘、怨愤,以及沉寂之气。
“大势已定,立于原处怨天尤人不过是自取灭亡。”崔据无半句埋怨指摘荣王府或是范阳军、甚至是女帝之言,他对族人道:“比起范阳王,荣王本就在我崔氏考虑范围之首……荣王今次之举,也不过只是将我崔家本该做出的选择推得更快了一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