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再隔数日,早朝之上,也并未出现女帝的身影,而是由太子李智暂时代理朝政,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侍中在旁辅佐。
殿内一度哗然。
这自女帝登基之后,便从未有过的太子代政之举,迅速在各处掀起了阵阵暗涌。
从表面看来,这似是李献谋逆之举,所间接造成的局面变动。
而此刻的江都无二院中,郑潮提及罢李献之死,未有过多深言,只与元灏道:“无际,你是个难得通透的好孩子,往后更当着眼日后才是。”
元灏垂首恭声道:“是,学生谨记。”
郑潮这才向他问起此行向农户们“授课”之事。
元灏自端午前,便离开了无二院,和一众农学馆中的学子前去准备夏收之事。
此番夏收,收得乃是宿麦。所谓宿麦,即冬小麦。
小麦自前朝传入关内,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在南方却少有被大面积种植。
因小麦的产量高于粟黍,大盛前面几位皇帝,为了鼓励推进小麦种植,曾有诸多举措,但因南北差异使然,效果并不明显
南边的许多士人,受“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的影响,认为小麦乃粗糙之食。
而前面那些推进小麦种植的官员也大多欠缺经验,在种植之法与水利之上偶有纰漏,常有产量不如人意的现象出现,偶尔再遇到天灾,更惹来农户们无数怨言,因此愈发不愿尝试种植小麦。对他们来说,依旧种植惯有之物无疑更为稳妥。
因此类种种原因使然,小麦在江都一带的种植推进也并不顺利。
此番常岁宁得以拿出江都三中之一的农田来种植小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占了时局之“便利”
徐正业之乱后,江都过半农田无人问津,去年秋收之后,江都收留的大量流民已安置妥当,每户都分到了田地的使用权。这些流民初来乍到,相对原本的江都百姓,对田地的掌握归属感尚没有那么强烈,又因尚未被真正允许落户,对江都的政令便多是无条件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