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2 / 2)

时好友气喘吁吁地跟来:“……跑这么快作甚?你要寻何人?”

“燕明,你有所不知……”书生满脸欲哭无泪:“今日晌午,我经过此处,遇一道人将我喊住,他言观我印堂,今日必遇贵人……”

他闻言来了兴致,又见那道人气质不俗,便掏出身上的几枚铜板,要道人细说一二。

道人告诉他,让他不可大意,要多加留心,否则这机会稍纵即逝。

他当即皱眉,只觉遇到骗子了这种模棱两可,得失进退皆能编出说法的话,不是骗子又是什么?

若他未曾遇到贵人,对方岂不是可以解释为,是他未曾留心,才错失了机会?

风度让他强忍住了将那几文钱夺回来的冲动,当即拂袖去了。

可谁知……

如果他再脆弱些,此刻当真要坐地大哭了。

听罢全部经过之后,那名友人也愕然不已,旋即生出无尽惋惜如今江都城中对人才的引进已然收紧,轻易已经很难再挤进去……今日得见常节使本尊,原是绝佳的自荐机会。

但他也只能拍着好友的肩膀安慰:“无妨,我等日后只要在淮南道谋事,便也算是为常节使效力……”

二人失落叹息着结伴而去,而未被寻到的那位须发皆白的道人,此刻正于一棵老枣树下静观晚霞暮色,片刻,含笑负手而去:“该动身了……”

常岁宁是于次日清晨动身离开的庐州城。

常岁宁昨晚在庐州刺史府内用了最后一顿“便饭”,席间,庐州刺史突然向她自述己过,将如今庐州存在的问题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通,并允诺必会尽快裨补缺漏,必不辜负节使大人的栽培与期望。

常岁宁觉得精益求精不是坏事,遂欣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