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选用的原则与比例,王长史心中自会有一杆秤在。
一应之事议定后,众官员离开刺史府之际,大多人心中喜忧参半。
如此时机下,重开市舶司,固然是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只是这市舶使的人选,却很值得思量……
常节使为何偏偏明言指定韩铮呢?
韩铮此人,的确有些能力,可放眼整个江都,难道就没有比韩铮更有能力的人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且不止一两个。江都能有今时之况,靠的是决策有方,大胆试新,以及各处的协作,在这协作的过程中,有不少人脱颖而出,韩铮在其列,然而绝不是最亮眼的那几个。
所以,韩铮能够被选中,身上必然有他人替代不了的东西……
顺着这条思路往下想,便有不少精明的官员嗅出了其中释放的某种讯号。
韩铮历来不合群,行事较真,不与人结交,因出身格外清贫,官途中暂时并无相互扶持,或是可以拉扯的族人亲眷……
若是放到朝野上来说,这便是个茕茕孑立的清贫孤臣。
况且,他们近来也已隐隐有所感受了,江都如今在着手收紧的不止是人才招引之策,还有对他们这些官吏的约束……
如此关头,选择将韩铮放到这个人人觊觎的位置上,若非说其中没有敲打之意,那便多少有些掩耳盗铃,并实在是侮辱他们刺史大人的心眼子了如今江都官员谁不知,刺史大人那数不清的心眼子里,可没一个是吃闲饭的。
“谁让人家如今不缺人用呢。”有一同离开的官员,私语叹息道:“你不乐意干,后头大把人排着队伍想干呢。”
这话虽不好听,却是实情。
“没听说吗?顾虞几家这些时日先后送了好些族中名帖过来……据说多得王长史都看不过来了。”
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世家望族,殷勤起来反而格外可怕因为他们甚至不谈钱!
只谈志向和出路!
更不必提那些自各处涌入江都的人才了,其中有些是避难而来,有些是慕名而来,或追随如郑潮等名士而来……就跟不要钱似得。
短短一载间,当初江都那缺人缺得紧的境况,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同时,他们的价值作用,自然也就不如起初那般稀罕了。
这么一说,他们这位刺史大人,倒有些喜新厌旧负心汉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