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也是一件挺那啥的事,说不上的别扭。
“也好,又唱又跳的,也不是事儿。”林小艺不再劝说,说到底她还是怕自己从小宝贝到大的闺女,最后走上了她母亲的老路。
……
1972年9月
在火车的哐当的声音中,林丁朗两手架着《人民日报》不动如山的看着,其实她正在脑海里给报纸做着翻译,时而译成俄文,时而译成英文,最后还将文字译成文言文来玩。
“丁朗,马上就要到了,要不要去厕所洗洗,清醒清醒。”身边扎着粗且长麻花辫的同学苗玲珑推了推她,苗玲珑跟跟林丁朗差不多,上头的大哥去了兵团,下头的弟弟还小,那下乡的名额便落到了她头上。
丁朗轻轻摇了摇头,那火车上的厕所又脏又臭,为了不上厕所,她不敢喝水,只用灵池水润一润嘴唇。
苗玲珑不解的看了她一眼,坐了三天两晚的火车不累吗?
这位同学是个怪人,本来高她两届的,当时停课时,她便办了休学,两年后,学校复课,她便进了她的班级。
约莫半小时后,火车开始慢慢靠站停车。
出了站台,有辆大卡车在那边停着,大卡车上还挂着一条横幅,上头写着欢迎上海知青什么的。
知青办负责人见了这群知青,之后热情又体贴地让大家在地上站会儿,松松骨头,从老大远的南边过来,不容易啊。他自己开始点名,点了点人数,52位,少了一位,少了谁,不知道,那就一个个点名吧。
如今不像当初,个个热情洋溢的下乡,如今的知青们是被赶出城市,不说全部如此,那至少有一半吧,因此那逃的,生病的,受伤的,层出不穷。
153、第二章()
上山下乡, 前期主要是去农场, 包括兵团干校, 当然, 那些牛鬼蛇神进了牛棚,那些黑五类子女就近在郊外插队,时不时还得被街道办事处调查调查。
后期主要就是下乡插队, 往农村走。
当然, 有家庭背景的人, 早就靠关系去当兵或是进工厂当工人,也或是去了农场兵团,插队下乡的一般不是家里被盖了帽子的黑五类子女, 便是普通老百姓。
“少了一位,叫卫建红的, 谁认识?”公社负责人挥着手上的文件, 大声问道。
“我认识,不过我不知道他去哪里了?”一位十五六岁的齐耳短发、尖下巴、白皮肤女生讷讷的道。他坐她身边, 她睡一觉醒来, 便不见他的身影。他与她都是黑五类子女, 平常都是彼此照顾着过来的,可他突然不见, 她不敢叫不敢喊, 心里急得不得了。他们彼此有好感,但心照不宣,因为他们怕, 怕黑加黑,日子更不好熬。他们家里的长辈们熬不下去,相继去世了。
“那他的铺盖呢?”公社负责人是四十左右的大叔,见这闺女要哭的样子,忙放缓了语气,问。
齐耳短发女生,叫吴敏,她只是低着头,狠摇了一下。
还是她身边的一男生接话,道:“卫建红家没有多余的铺盖,他什么也没有带就上火车。”
公社负责人向他们招了招手,让那男生与吴敏过来低低的问了会儿话,林丁朗倒是听的见,如今她耳目灵敏,只要她想听,什么都听得清,看得见。
不过是问一问卫建红家里的情况,他本人的情况,最后沙沙的写了几行字,又让两位知青在下面签了字才完事。
他们这一批知青,坐上部队淘汰下来的军卡到了镇里红星公社,红星公社从前是个中等镇,一路过来,大路上就有供销社,有国营饭店,有电影院,有废品站,有书店,有邮政局等。
车子驶入一院子,里头是两层青砖瓦房,这便是人民公社了。
公社负责人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