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的供果与酒水便算作结束,众人拜过一回,各自回院歇息不提。
清晨便起来忙祭祖的事,等到彻底忙完,也不过将将巳时,雨丝依旧不断,也没法外出踏青,戚时微便回了雨筠院,叫杨柳和梧桐带着小丫头们把刚带回来的箱笼归置起来。
这是个繁重又劳神费力的活儿,他们此行连去了几个地方,拜访的人也不少,带回来的特产土仪满满当当的,塞满了好几箱笼。这其中有要送人的,有要回礼的,还有要自家留下用的,饶是戚时微事先已经拟好了一张单子,收拾起来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戚时微正看着众人忙碌,石青忽然偷偷走了进来,在她耳边轻声唤道:“姑娘……”
“什么事?”戚时微问道。
“今儿是清明,我想着,该给姨娘祭一祭,”石青左右一看,见众人都忙着,便道,“往常在戚府,咱们都是悄悄地置办些东西,今年可还是一样?我好叫人上外头买去,不然拖晚了,错过了时辰可不好。”
戚时微的姨娘去得早,她一直记在心里,每年清明和忌辰都要私下里悄悄地祭一回。因嫡母管束严格,更不喜姨娘,她每年都是偷偷的,不敢声张,更不敢太过张扬了叫人发现。
戚时微还记得姨娘说过,她不信鬼神,人死如灯灭,哪里有什么死后魂灵、泉下有知,全是编出来诓人的,糊弄活人罢了。
但是大桓有事死如事生之说,她的姨娘早逝,家中也再没有其他亲人,若没人惦记着供一碗饭,在民间说法里就成了孤魂野鬼,到了泉下是要被欺负的。
嫡母御下很严厉,每次祭扫都要提心吊胆一回,不然被发现了被罚,有的是苦头吃,可戚时微还是执著地每年都要祭两回,雷打不动。
就像是给自己看的某种证明一样,证明她还记得她。
这世上还记得姨娘的人,恐怕也只有她一个了。
戚时微便道:“自然要祭的,还照往年的来。”
她新入裴家,不知裴夫人对此是否有忌讳,也只能私下祭一祭,不能大张旗鼓。
“是,”当年在戚府中,戚时微身边可靠的人唯有石青一个,石青是办惯了这事的,当即利落地答应下来,“我这就去办。”
“等等。”戚时微忽的又将她喊了回来。
石青走到门前,又回转来:“姑娘,怎么了?”
“……”戚时微顿了顿,只说,“你这次将祭扫的东西多买些,要双倍的份量。”
“是。”石青虽然不解,还是答应下来。
眼看着石青撑了把油伞,小跑着出了院门,戚时微在原地踌躇片刻,转身去了裴清荣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