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真见着了,这人却像是个疯起来能陈奏陛下撤除通政衙门的模样。
死气沉沉的通政衙门在唐笙的到来后终于泛出了一丝活气。
宫里来的传令太监跨入门槛还以为进错了衙门。
“唐大人,往夏日里过了,宫门落钥的时辰改作酉正了。今日未时三刻有晚朝,这该是您头回上朝,奴才特来同您细说,误了时辰可是要治罪的,您定要记着呀。”
唐笙也是从宫里出来的,太监这样殷勤,又这样说话,就是在讨赏。唐笙也不拂了他的面子,掏了一锭银子放在他手上。
秦妙观叫的是小朝,只有在京四品及以上的官员需要参加。整个通政司只有她一人在四品,她怕误了时辰,提早了半个时辰收拾好,候在端午门外。
下午天阴,跟随她上朝的小吏特意带了油衣和伞。
朝臣随从有专门等候的地儿,京官们则按照官衔列好了队。
队列里,唐笙只瞧见了五六位女官,带上她,两只手便能数过来。
唐笙瞧着这场景,心中忽又升腾起些许异样的感觉她好像还在秦妙观倚仗的女官之列。
小朝是在宣政殿内,唐笙立过丹墀边,也立过丹墀上,这还是她头次立在丹墀下。
随着朝臣上阶,叩拜,高呼万岁,起身时,站在队尾的唐笙觉察到了源于丹墀上的目光。
秦妙观好似在看她,又好似在眺望殿外。
“今日叫晚朝,是为了商讨新政推行之事。”秦妙观的声音回响在殿内,“新政新填了几道,派往辽东的钦差也有了几个人选。尔等若是有事启奏,也可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