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2)

马匹接连经过,终于通过了这段窄小而崎岖的乡野山路。

队伍走走停停,走在最前的探子涉水来报前面的路被山洪冲塌。

沈长卿仰首望着这瓢泼大雨,泡得发白的指节攥紧了缰绳。

她顾不得山路湿滑泥泞,疾驰上前,亲自查探路况。

暴雨洗刷着塌陷的土路基,那两人深的土坑黑漆漆的,胯.下的马匹踩塌了松软的泥土,连忙后退。

沈长卿打马回头:“还有其他路么?”

军士怔住了。

沈长卿将马鞭甩到了泥泞里:“本官问你,还有其他路么?”

溅了一身泥水的军士终于回神:“回大人话,只剩一条了”

沈长卿接过他拾起的马鞭,指节染上了泥渍。

“哪一条?”

“绕回西山角下,从象州出发,跨过平沙江。”

平沙江,当年秦妙观冬夜奔袭三昼夜控制京师,正是趟过的这条江。

今夜她不过淋了些春日的冷雨,便已感到绝望,她想不出,当年秦妙观是如何熬过的雪夜,跨过的那寒意刺骨的江水的。

军士见她不说话,顿觉惊慌。

他劝道:“大人,眼下虽在春日,但就这样肉身趟过那江水,人不死也能冻残了。那条道,不能走啊,更何况这几日还下着暴雨!”

沈长卿垂眸:“那还有其他路么?”

军士不说话了。

沈长卿冷冷地望前路,心绪沉积:秦妙观当年能走过这条道,她为什么不能。

“驾”沈长卿没再看军士,径直奔回队列。

军士急得直拍腿,在泥地里扇了自己两个耳光,他恨自己嘴贱怎么就这样说出口了,指出了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不远处,马背上的沈长卿已施号令。

女声刺破了雨幕,宛若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

沈长卿高声道:“退回象州,渡江!”

第61章 “即刻召翰林学士和阁臣,草拟诏书。”

绽开的白光成了游走千里的银蛇, 滑落红墙琉璃瓦间。

一闪而过的光亮惊动了帐帷内的秦妙观,她拂帘眺望,雷声过后, 面容又隐入昏暗中。

方汀点燃几盏灯,送至秦妙观榻边:“陛下您没睡着么?”

她在秦妙观睡前点了唐笙给的安神香, 前几日陛下嗅着这香总是能多睡几刻钟, 她也能多偷一会闲,今日这雷声实在扰人清梦,陛下这才歇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起身了。

“雨太大了。”秦妙观喃喃道。

“春雷惊而万物生。”从前的这个时候,秦妙观总是忧心春旱,方汀望着这雨温声道, “都说春雨贵如油,多落些雨总是好事。”

秦妙观没应声,她听着哗哗啦啦的雨声,惦念着唐笙说的污水传疫,睡不着了。

“陛下这才丑时, 您不歇息身子怎么受得了?”方汀见她取靴,只好矮下身来替她整理衣角。

秦妙观扶榻起身直奔书房, 方汀揪了氅衣追在她身后。

“派人去京兆府。”秦妙观接了氅衣三两下套上, 当即开始写手谕,“从大内调拨侍卫填充人手。”

“奴婢这就差人去。”方汀接了手谕快步出殿。

殿檐上的积雨汇聚成了水帘,方汀光是站在廊下身上就能染上湿意。

今日殿外领值的是方十八,方汀看了一圈最终将手谕塞进她怀里:“领着百十来个侍卫去京兆府, 要快。”

十八领命,当即奔进大雨中。

方汀再回殿内, 秦妙观正伏在书案上压着声咳嗽,她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走进了帮秦妙观顺气。

“那药丸还有么。”秦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