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如无尽的海浪,蔓延至天的尽头,漠北骏马的铁蹄,震碎了被冰霜冻结的大地。
披头散发的男儿,如饿狼般嘶吼,盯着南方那片宁静祥和的天地。
祖祖辈辈都生长在那里,他们却被在外放逐了一甲子,从出生起,都没能在父辈口中诉说的地方看上一眼。
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本就是他们的,当年被撵出去,他们披散头发了一甲子。
这六十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在被他们鄙夷千年的蛮荒之地,与狼群抢食、与牛马为伍,他们已经受够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再呆在那里,一步步变成茹毛饮血的蛮夷,哪怕死,也要在家里。人讲究落叶归根,死在本该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也好过待在漠北当一条丧家之犬。
都是中原男儿,何惜一死!
“杀”
“敌袭”
战鼓如雷霆,宁武关头,烽火骤起……
第十六章 清徐县
中午时分,清徐县。
距离国门宁武关仅百余里的小县城,算不得繁华,大年初一,街上的铺子大都关门回家过年了,街上只有零星小贩推着小车,贩卖糖果、玩具,后面跟着一大半小孩叽叽喳喳。
清徐县是个小县城,虽然地处南北要道之上,但地势太开阔一马平川,可以从县城外绕过去,没有战略意义,边军只放了两百人在这里站岗。
大年初一当兵的也想念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毕竟是边军,军容严整,和江南的草莓兵天壤之别。
之所以有差距,并非兵源素质差距太大,而是养兵理念不同。
自春秋乱世过后天下一统,中原王朝都是以武开国,无一例外都定都长安,以秦兵压制天下诸侯。
秦兵之所以强,除开彪悍民风之外,更大的原因是‘军功爵制’,斩一首爵一级,让士兵可以凭借军功换来爵位,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肃王许烈之所以可以凭借屠户的出身封王,也得益于这个制度。
在此之前,贵族阶级‘世卿世禄’,将永远是将,兵永远是兵,社会地位固化,永远都是给地主打仗,而非自己。
战场上砍一颗人头,便能换来爵位、奴仆、田地、房舍、女人,诱惑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尚武的风气,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
后来经过各种变革,为了蓄养出世上最顶尖的精兵,朝廷又划分大量田地,专门蓄养秦兵,所有军伍家庭免税赋徭役,靠其他富饶地域的税赋来供养这些兵马,战士只管打仗即可。
现如今的各大将门,基本上都是世代军功累积,一步步升上来的。士兵家中有田地,靠着战时得到的奴仆、妇孺来耕作,男子可以专职训练杀敌技巧,以求在搏杀中获取更多赏赐,战斗力自然大幅提升。
当然,朝廷也是有限制的,军功爵位代降,每过一代人降一级,如果不打仗几代人就和变成底层赤贫百姓。
大玥、北齐休战六十年,没有大战,小规模冲突却不断,便是因为双方都施行军功爵制,不打仗当兵的自己都会想办法挑事,许不令幼年经常打的小规模遭遇战,便是边军轮换出去挣军功产生的。
这种制度的好处毋庸置疑,关中军和西凉军都是这种法子养出来的,全是职业军人,而非战时打仗、闲事农耕的府兵,战斗力高出一大截。
而这种制度的缺点,就是太烧银子,西凉十二州不用给朝廷交岁赋,便是因为要养二十万军队。而宋暨除开关中军,还有辽西都护府的军队要养,每年从各地收上来的税赋,大半都用在这里。
其他藩王,除开独镇南越的魏王是这么养兵,余者都是战时当兵、闲时种地的府兵,战斗力自然悬殊。
这也是为何七王对长安城唯命是从的原因,单纯的打不过皇帝,连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