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花近乎机械地过着每一天,但却半点不枯燥,偶尔也会乘船跑到乐亭县的集市上,买些衣裳、调料,顺便带回来几本书。
有些书是师父曾经嘱咐她必须学的,但她更喜欢的,是小作坊刊印出来的侠义故事。
从《剑圣祝六与娥眉七仙女》,一直追到《剑圣夫人郭山榕决战瑶台仙子》。
每当习武太累的时候,小桃花便会坐在篝火旁,抱着书本,给白鹰讲解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当然,也会偶尔吹嘘两句:
“这个剑圣祝六,他闺女你知道不?我拜过把子的姐姐,汾河剑神,可厉害了……”
白鹰很聪明,起初听不懂人言,但听得多了,便也懂了。最开始害怕小桃花,但慢慢地彼此就成了不通言语的朋友,也会蹲在小桃花的怀里,认真感受着小桃花讲故事时的情绪。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好像很漫长,但好像又一眨眼就过去了。
有一天早晨,地宫里的油盐快没了,小桃花再次乘着船,来到乐亭县城,却见县城的门口,贴着一张暂行的告示。
昭告天下的告示!
小桃花站在告示前,仔细看了片刻,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比告示牌还高了。
她抬起手来,仔细算了很久,才稍显恍然地嘀咕了一句:
“好快啊,都十八岁了……”
声音有点成熟。
小桃花皱起眉头,以前没发现,此时竟然觉得十分别扭,她连忙跑到集市上,找到一面铜镜,拿起看了眼。
镜子里的小桃花,长大了……
第二十八章 敬江湖(大结局)
两年后。
建平三年的冬至,一场细细密密的小雪,落在长安城千街百坊之间。
晨钟响彻街巷,数万百姓,站在朱雀大街两侧,沿街酒楼茶肆的围栏和窗户旁,文人士子齐聚,眺望着朱雀大街中央。
五马并驱的车辇,从朱雀大街上行过,前方的西凉军大将杨尊义,高举大旗,上书‘肃’字。
车辇后方,是整齐排列的西凉铁骑,武装到牙齿,宛若一座座钢铁堡垒,都是刚从漠北草原的战场上归来,身上血腥气尚未消散,无时无刻不震慑着天下宵小。
朱雀大街的尽头,宫门大开,御林军垂首而立,等着这架诸侯车辇。
太极殿外,文武百官分立左右。
年仅十二岁的大玥皇帝宋玲,手捧托盘,上面放着传国玉玺,站在台阶上安静等待。
今天,是宋氏帝王禅位的日子。
虽然规模很大,到场的王侯将相极多,但大殿外的气氛,却不怎么样庄严肃穆,也肃穆不起来。因为与其说是禅位的仪式,倒不如说是许家的庆功宴。
西凉军连续征战近三年,收了南越,平了江南,又横扫双王相争的北齐,虽然宋玲身上那件龙袍尚未脱下,但所有人都已经知道,这个天下姓‘许’了,现在所做的,不过是个必要的流程罢了。
没人会在意宋氏怎么想、宋玲会不会禅位,大势之下,个人意志根本左右不了大局。
在许不令带着西凉军,满载姜氏宗亲,从漠北归来那天,宋氏宗氏的老人,便‘满心诚恳’地跑到肃王府上,表明‘宋玲年幼、难掌大局,希望肃王能入主皇城’的意愿。
对于这个无理请求,肃王自然是严词拒绝。
然后小皇帝宋玲,就召见肃王,当朝说起禅位的事儿。
肃王自然还得拒绝,甚至当场脱了蟒袍,说要告老还乡,表明自己没有图谋皇统的想法。
再然后就是五大门阀、文武百官、三军将士,在殿前跪请肃王继位。
肃王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并当场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