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呜咽了一声,姜魏抬起手帮他擦泪,指尖触碰到沈言的脸颊,凉凉的滑滑的手感真好。

四目相对,姜魏眼里的温柔宠溺让沈言窒息,他往后一躲快速往回跑。

姜魏愣了一下,弯起嘴角笑的灿烂。

沈言自从来了姜家基本不出门。

一方面怕遇见沈家人尴尬,另外就是村里人都闲言碎语太多,所以沈言出来找他遇见了几个村民。

姜魏刚进家门就被坐在堂屋里的姜茂山劈头盖脸教训了一顿,差点拿绳子将他在捆起来,他被禁了足,直到过年前几天,村里常走动的都开始互相串门,送些吃食,图个热闹,他才被允许在门口溜达溜达。

姜魏还记得的第一年他和姜茂山穷的吃糠喝粥,那个年过得真是连点油花都瞧不见。

再看今年腊肉咸鱼兔肉和山鸡,还有前天村长李婶大山大牛和其他常走动的村里人都送来了吃食。

真是不敢想上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透过小窗,他瞧见厨房里忙活的沈言,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一整天家里人来人往,他忙的也高兴。

姜茂山笑盈盈的跟着张叔跑去喝酒,姜魏养伤被吩咐搬着小板凳去厨房给沈言烧水。

“小魏哥,村里人都去沈家求沈鹤写对联,可热闹了。”

大牛兴冲冲的跑进院子,大嗓门连着话题在院子里回荡,随后就进了厨房。

“咋的你家今年也要贴对联?”

“俺家哪贴的起那金贵东西,是村长家和上河村下河村的有钱人。”

大牛搬了凳子坐到姜魏身边,和他一起烧水,语气酸溜溜的,也没和在一边的沈言打招呼。

似乎他们都自动的将沈言屏蔽在外。

姜魏将手里的柴火往灶洞里一丢,懒洋洋的想伸个懒腰,又忍住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他才养了二十来天。

“大牛,你帮言哥儿把那簸箕端过来,要小心一点。”

“好勒。”

大牛应了一声,姜魏有意让人多跟沈言接触。

“牛子哥,你小心点。”

沈言看着大牛的动作,因为簸箕放在小窗上,那小窗还挺高,并不好拿。

“没事的言哥儿,小魏哥你干嘛要将蒜切片摆这么整齐啊。”

大牛配合着沈言,倒是很默契。

“跟你说你也不懂,你轻点拿,别晃。”

姜魏出声提醒。

他盯着大牛手里的簸箕。

沈言和姜茂山啥都不让他干,他这两天在家里捣鼓姜蒜,想制成粉。

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姜魏采用最原始的自然风干法。这些蒜已经晾晒了五天了。

大牛蹲在一边看姜魏捣鼓,眼里都是疑惑不解。

姜魏认真的将每一片蒜翻面,瞧的李大牛暗暗的叫苦,他半蹲着腿都酸了,看着姜魏没动他也不好意思起身。

蒜表面的水分已经风干的差不多,姜魏瞧着再有十来天就差不多了,只是不知道蒜的味道能保留多少。

“大牛,把这个放回去,把另外一个拿下来。”

大牛端起簸箕在姜魏的指挥下将另外一个簸箕搬了过来。

“不错啊。”

姜魏伸手戳了戳,感觉将蒜捣碎挤出汁水后,在进行风干比切片要快,只是不能有风,不然就都刮没了。

大牛陪着他将蒜捣鼓好,沈言进来瞧着这两人头拱头的靠在一起,撇了两眼,抿着嘴将手里拿着的盆子往地上一放。

“小魏哥,你快去将身上的裹衣换了我好一起给你洗了。”

“不用了,不脏。”

“还是换了吧,我看你换了床单和裹裤。”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