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亲要到下午,一早赶来帮忙的人也管饭,一般人家好的是面条,不好的那就很随便。
姜家很大方,很快馅大皮薄的饺子上桌。
姜家今日足足摆了二十多桌,包饺子的妇人就十来位,这还不算擀皮和面的。
在村里可谓是大排面了。
村长家石头成亲才摆了十来桌,早上也吃的面条而非饺子。
“今儿饺子管够,大家敞开了肚皮使劲吃,都是肉馅。”
姜茂山心情好,声音格外嘹亮。
“顺子来回来没?猪拉回来了没?”
一早张婶子就发现肉不够,急忙让顺子去有猪的人家在宰杀一头。
“刚瞧着回来了,在后面呢。”
张婶子急急忙忙往那边去。
前面大家都没时间说话,一个个饺子往嘴里塞。
“石头少吃点,吃撑了后面的菜可就吃不着了。”
王平升硬拉着石头不让他吃撑。
这话说的声音不小,很多人也都依依不舍的放下筷子,大家都相信一开始吃饺子的席面儿,后面定是硬菜。
吃饱了可不就是吃不进去后面的菜了。
没一会儿大家都稀稀拉拉停了筷子,可桌上的饺子基本见底,没剩几个。
沈言也是一大早就起身,被赶来的喜婆一通打扮,因为住在李婶家他们全家这几天也是忙忙碌碌。
家里挂满红色,就跟自家孩子出嫁一样,只是没安排席面。
李婶一身红,头上还带着一朵小红花,喜洋洋的,家里来了不少客人。
“大家等下都一起去姜家开席,兰花去看看接亲的来了没,可不能轻巧的让人娶走咯新嫁娘。”
说完笑的不见眼。
沈言看着镜中被精心打扮的妆容,心里莫名的跳动。
几个喜婆在给他梳妆。
喊着吉祥话,梳头也有规矩。
“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
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
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喜婆口里念着,念得原本不紧张的沈言,莫名紧张起来。
黑发乌黑柔顺,在喜婆手里听话的很。
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心里情绪好似飞絮。
说不出是什么感觉,这几天他白天去小木屋做豆腐,只能远远的看一眼姜魏。
是的他发现自己好像真的离不开他,只是短短几天不见就很想。
不然也不会大半夜的跑回去和他见面。
望了眼头上的银钗和腕部的金镯子,才稍稍放下紧张。
唇角不自觉上翘。
姜家这边一早就送来饺子,中午也送来几道菜算是垫一下,迎亲要等伴晚,开席也要等姜魏接人回来。
这是这边的规矩。
“孙掌柜和刘老爷还没到吗?”
姜魏望了眼外面。
“没呢。”
姜茂山知道规矩,一般客人都是下午才会来,有的甚至等开席才来。
他只说了一句,就被人喊走了。
今日的姜茂山虽然忙但是很高兴。
村里人离得近,一早来的都是想来看看有什么忙能帮把手。
至于那些个族长,来得早是规矩,为新人镇场子,去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