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1 / 3)

秦亮愕然片刻,想了想又道:“安乐公刘禅的世子、与她有婚约,但未亲迎,当时她还是完璧之身。”

“君给她封个夫人罢,毕竟费文伟的两个儿子都给封侯了……呀!”令君立刻拿起两只碗,赶快把里面的茶汤舀出来。

秦亮很少见到她慌忙的样子,刚才是走神了,才会如此。

令君拿起茶碗看了一会,说了一声“还好”,便端了过来,跪坐到木案旁边,将一只茶碗放到了秦亮面前,她的眼睛里带着笑容、却叹声道:“那天她自己说了,急着解释不是蜀国太子妃,生怕别人误会。”

他还想帮费氏说两句话,但寻思十几岁的女郎、令君自己就能看出来是什么样的人,他遂不再多言。实际上秦亮的权力最大、可以自己决定,但他为了避免内宅鸡飞狗跳,觉得最好还是听令君的。何况很早以前,他就给过令君许诺。

此时两人似乎都觉得、彼此都在主动照顾对方。令君应该会认为,秦亮一个大王,纳个女子都要听她的,还有点不好意思、怕别人说她善妒;但在秦亮看来,自己能被妻子允许公开找多个女人,还想怎么样?关键是令君竟然愿意帮他管!像今天潘淑不舒服,令君便专门找陆凝去关心她。

木案上端过来了一只茶碗,令君跪坐在旁边,暂时没去拿另一只碗,她看着秦亮,难得地开了个玩笑:“让费氏到晋王宫来,总比我们那时想去成都投奔费文伟好阿。”

......。.....

第690章 有凶兆

令君赞同之后,秦亮便召见相国参军费恭、说了他妹妹的事。接下来只要费恭以费氏兄长的身份,先与安乐公刘禅商议解除联姻,秦亮便可安排诸事、将费氏立为夫人。

然费恭表示、要先派快马送信去蜀地,问长兄费承的意见,父亲去世之后,长兄如父!实际上秦亮在成都时与费承的关系、比费二郎还要亲近,再去问费承、几乎是多此一举!但此事的关键是对刘家毁约,大概费恭是为了尽量保住家族名声,才不想把事情做得太草率,非要郑重其事。而重视一件事,通常办法就是、把过程稍微搞得复杂一点!许多礼仪都是如此。

费恭是相国府官员,他到相国长史府弄了一份文书和过所,便真的派人骑快马西去了。于是一时间先后已有两拨人马、从王宫去了蜀地。

没过多久,十月中旬、从洛阳前往蜀地的道士张羽袁氏夫妇,倒是先到了汉中。

当此之时,本来驻扎在江州的梁州刺史王濬,因吴军退走、正巡视到了???????????????汉中郡南郑。王濬听说,两个道士是奉了晋王的命令、来蜀地寻隐士,便立刻派出刚收入麾下的汉中人戚宇前往、亲自带着两个道士办事。戚宇以前居住在汉中,后来又迁徙到了成都附近,对蜀地还算比较熟悉。

梁州刺史部的官员,在梁州梓潼郡地方上很方便,走到哪里都畅行无阻。但那垄上公是个隐士,找人还得靠两个道士。好在女道袁氏与垄上公是亲戚,问了一些熟人之后,没多久大伙就找到了垄上公的静室。

静室就是一处茅草屋、加上乱石与藩篱围成的简陋院子,院子里居然还种着菜。角落有鸡窝,但鸡窝里没有鸡了,这荒山上可能有黄大仙,竟连道士仙人也毫无办法!

大伙走进土院子,规矩地等在茅屋外面,袁氏夫妇上前敲门。

没一会,从屋子里走出来了一个衣衫破旧的白发老头。戚宇一看老头的衣裳、居然打着歪歪斜斜的补丁,估计老头不太擅长缝补。戚宇打量了两眼,心里已是颇感失望,怎么看这老头、都不像仙风道骨之人。但毕竟是晋王要找的人,他也不想管那么多。

老头走出房门,立刻面露苦色,叹息道:“果真如此,老朽前几日便隐约觉察到了凶兆,正是尔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