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1 / 2)

张欢愣了一下道:“宫中对此竟一无所知。”

秦亮道:“诸臣集议就在前几日,定策则在昨天。这两天我没见到张公公,所以没机会告知。”

张欢想了想问道:“那秦将军如何安排?”

秦亮不动声色道:“我多半是留守洛阳。”

张欢沉默了片刻,仔细看了一下秦亮的神态,点头道:“仆会告知殿下。”

“好。”秦亮点了一下头。

他想说,现在只能等待。但之前已经与郭太后推心置腹地谈过想法,郭太后还直白地问他有没有野心,此时应该没有必要再让张欢传话。郭太后在宫廷里二十多年了,听政的时间也超过七年,她必定也懂得很多事。就在这时,秦亮发现了经常旷工的尚书左仆射、侍中李丰。李丰也正在广场上与一个宦官说话。

秦亮观察了片刻,问道:“那宦官是谁?”

张欢看了一眼道:“黄门监苏铄。”

秦亮道:“好像是,我知道这个人、但不太熟。”

这也很正常,秦亮记得有个现代社会学家研究过人的交际,每个人能建立比较密切关系的人,通常在二十个左右。秦亮也不可能扁平化地了解所有人、哪怕是那些人有影响力。

张欢感觉话说得差不多,便揖拜道:“秦将军,后会有期。”

秦亮还礼道:“告辞。”

他转身走了几步,长史傅嘏也跟了过来。秦亮并未往东走,而是径直向李丰走了过去。李丰与苏铄见状,也转过身来,与秦亮等见礼。

李丰的相貌不错,与令狐愚一样是方正的国字脸,但脸更长,五官端正、脸型棱角分明,十分平整。估计他儿子李韬的长相也很端正,不然当初不会被明皇帝曹叡相中为女婿,曹叡没有亲儿子,但女儿可是亲生的。

秦亮微笑道:“二位相识阿?”

李丰道:“陛下最近沉迷剑术,苏公公带着陛下的旨意,叫仆举荐剑术精湛之人,教习陛下学剑。”他接着叹了口气道,“臣正想劝诫陛下,如今天下太平,兵刃乃凶器,宫中习剑不吉。”

苏铄躬身道:“仆会将李仆射的谏言转告陛下。”

秦亮的头衔挂着一个录尚书事,录便是总领之意,所以即便李丰是尚书省职位最高的官员,秦亮也说道:“安国虽为皇亲国戚,但也不要经常告假,正因给诸僚做好榜样。”

李丰忙道:“秦将军言之有理,仆应调养好身体,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秦亮道:“我先去尚书省,稍候再见。”

李丰立刻说道:“仆也要去尚书省上值,正好同路。”

于是几个人与黄门监苏铄道别,一起向东殿门而去。

第308章 门下掾

秦亮在尚书省呆了半天,他从东掖门出宫、却没有回卫将军府,而是绕行去了皇宫西南边的校事府。

校事府跟以前是一样的,没人敢进行内部清查,卧底只能得到一些比较公开的消息。但秦亮仍想从这些庞杂的蛛丝马迹中,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当初曹魏设置校事府的目的,秦亮猜测应该是想集权。所以要用脱离官寮体系的校事府、威慑士族官员,试图让平级组织形成原子化的状态。士族之间的联盟或联系减少,要做什么事便只能依赖上级的决策,从而减少自下而上的威胁。

但皇权衰微之后,这样的尝试显然已经失败。

现在连王凌也不敢重用校事府,否则会招来士族的极大不满。大伙还允许校事府的存在,不过是以前的制度形成了惯性,而且已经有了某种微妙的平衡。那便是准许士族安插的人留在校事府,让大族知道校事府这帮人究竟在干什么。

秦亮不想清查出内部的奸细,但是把司马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