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炽自然是挺起胸膛自满脸骄傲,荀衍惊讶中,带着几分了然,至于荀攸的表情,就是纯纯的惊讶了,下巴好半天没收回去。

许子将却是又惊又喜,和自己的从兄对视一眼,大声称赞曹班,夸她“武可堪风烈,文足述后叶”。

对于曹班的这番评价,后来被武朝正史《武书》记录下来,用来形容融帝少时的风采。

不过当时在阳翟城郊树林中的草亭里,众人却哈哈哈大笑起来。

“许兄,怎么又把你们那一套,搬来阳翟了。”曹炽调侃少年。

曹班不明所以,荀衍解释道:“这位许劭子将,和他的从兄许靖许文休,平日里最喜欢品评人物,颍川凡是有些名气的,被他俩遇上,都逃不过这遭的。”

曹班恍然大悟,许劭被伙伴们嘲笑,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我们只是想通过品评,让美好的品行得以发扬,让恶劣的品行得到遏制。”

曹班问曹炽:“七叔也被评过吗?”

曹炽表情晴转多云,想来得到的不是啥好词,不过这样还能一起打猎,看来七叔不是心胸狭隘之人。

众人也知曹炽是故作生气,又是一番笑闹,热闹的氛围中,唯独曹班若有所思,许劭见状,有些不太确定地小声问曹班:“君实也不喜欢这样的品评吗?”

曹班笑着摇头,她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主意。

见气氛有些尴尬,荀衍道:“君实可是觉得言多不义?确实,君子慎言......”

“不不,休若误解我的意思了,”曹班解释道,“我是觉得,子将品评得还远远不够。”

“哈?”亭内众人一时皆不解其意。

“光品评颍川人士,怎么能够让世间的善恶得到分明呢?”

曹班走出草亭的阴影,阳光下,黑色的眼睛变成了亮闪闪的琥珀色琉璃珠,她转身,看向亭内道:“不光要评颍川,还要评整个豫州,评整个疆国四域!”

“要评,就评天下人!评天下事!”

第42章

吴声是谯县格物院十三名一期生中的一位,当初舍友江芜玩失踪,就是他怂恿负责点到的吕克,一起去找纪管事告的状。

一期生作为最初跟随曹班的一批老人,在谯县格物院一号决议出台后,就被分到了各个学部给后进入格物院的孤儿们授课。

吴声在武部学科方面的成绩, 要远高于学部, 他的性格在一期生中也是最为外放的,常常和出身洛阳的特勤组的学子们打成一片,因此他一直以为,自己会被分到武部。

“哎, 想当初, 我好不容易打听到分部的消息, 连夜请教了许监督,连教案我都写好了, 谁知道第二天,给我分到了学部的文科呢?”

吴声手摸着膝头,坐在蒲团上,和身边的人小声抱怨。

身旁的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带着孩子,一脸看神经病的表情看着这个陌生人。

好不容易来得早,占了有蒲团,还靠近讲席的好位置, 他可是专门来听“新闻”的,不是来听失意不得志的文士抱怨生活的。

中年人尽量不理会身边年轻人的絮絮叨叨,努力将注意力维持在被人群环绕的木台上。

这个不过二十尺见方的小木台,如今可是最近整个阳翟城,不对,应该说是整个颍川郡,最热闹的地方。

小木台就搭在城中郡守府邸所在的长街口,因为每月初一,会有来自阳翟格物院的小童子在这个小木台上说“新闻”,故而此台也被称作“新闻台”,又因为说新闻是在月初,因此这一活动也被人们称为“月旦评”。

甚至后来有外地人闻讯来听新闻,问本地人“新闻街”在哪,久而久之,颍川郡太守府前的长街,就被人们改称为“新闻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