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谈后,又叫来周瑜。

“丹阳郡的施氏来访,想与周氏联合,他们出钱财,我们出人,一起赶走袁遗,以施氏门生为扬州刺史,施氏可许周氏子* 前程。”

周氏出人?周氏主支能号召的,算上仆役和刚出生的婴儿,加起来恐怕都不足二百人,周瑜看向父亲,见父亲望向院中,也跟着望去,随即顿悟。

怀里的暖宝已经没了温度,今年秋日来得迟,走得早,周瑜放下笔,起身走到院中。

院中,两个并排的箭靶插在地上,上面落了雪。

箭靶是孙策在舒县时,和他一起扎的。他不喜射艺,孙策却从小拿射箭当饮水,拉着自己和他一块练习,周瑜的父亲便专门请来师傅,教他二人射箭和骑马。

箭靶每年都要跟换,高度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当两人都能站在院子的这一端,轻松射中院子另一端的箭心后,箭靶便没有再更换,一直留到了今日。

丹阳施氏希望通过周氏的关系,联系上孙策,并利用孙策的私兵,对付新任刺史袁遗。

但族长告诉周瑜,他们前些日子,收到了孙策父亲从洛阳寄来的书信。

孙坚希望长子孙策能北上,随父从军。

“此事不必急于一时决定,公瑾,你是周氏子中最为出色的,我与你父亲已经商议过了,你父亲说,还是要看你的意思。”

周瑜将此事稍作修改,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写信于远在泰山郡的诸葛亮,希望他能提供建议。

诸葛亮的回信比想象中来得快。

对方回复:“如果我是公瑾那位'朋友',会先告知好友第二个消息,再告知第一个,离家远走时间不定,不差为乡邻除去贪官那两日。”

……

孙策率兵离开舒县后,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安置在了合肥县。

之后他将跟随施氏门生,丹阳郡县尉石诉一起,领兵北上九江郡,截杀南下赴任的袁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