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调令,各司其职。”

文臣们听完,脸色各异。

董卓在出兵之前,将朝政交给了士邑和王允两位尚书,如今士邑以三公的名义下令迁都,董相国却让王允留在洛阳。

董卓是和王允离心了吗?

还是说董卓其实也不信任士邑?

北面泰山郡守曹班和南边的长沙太守孙坚打到洛阳了,他们打的都是讨董的名号,自己不跟着董卓去长安,焉知非福。

风雨飘摇的时局下,他们这些手无寸铁之力的文人就如同水中浮萍一般啊。

且不论朝臣们如何揣测,对于姐妹而言,她们讨董的目的是很明确的。

曹班曾为自己来这个时代太早而感到遗憾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那时,她以为自己只是这个时代的旁观者,能以未来的人姿态,居高临下看这个世界。

然而乱世之下,谁能做真正的旁观者呢?

要想不被漩涡卷走,她们只能让自己如参天巨木一般根蟠厚土,狂风才不能折断她们的枝丫,暴雨才无法撼动她们的根本。

她们真的来早了吗?看看如今的天下大势吧!

那些在未来可能对姐妹构成威胁的势力

袁绍刚刚返回冀州,准备和他的上司韩馥翻脸,曹操还在扬州募兵,孙坚在袁术的账下,企图通过讨董的功绩,谋得更进一步的地盘,他的两个儿子,都还在吴郡,刘备则更加了,现在连地盘也没有。

所以姐妹选择刺董,她们要的是皇帝,有了皇帝和军队,占据长安,那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霸业。

大争之世,怎可放弃良机?

她们不仅要刺董,她们还必须全歼董卓部队的有生力量!

借助姐姐在凉、并二州的根基,以及妹妹在扶风格物院打下的基础,三辅一带只差长安一环,便可连成一线!

姐妹会师后,重新分派兵力,为了追击董卓,同时确保贾诩的安全,两人商定分头行动。

姐姐率大军追击董卓,拖住董卓会师李傕、董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