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仇袁绍是记下了。

所以他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剩下了豫州刺史孔伷,孔伷曾经和党人关系密切,其人十分重视名节,必然不会做出韩馥那样背信弃义的事情。

年关过后,天气慢慢回暖,只要河水一化,他就立刻动兵。

袁绍对这种蓄势待发的氛围感到十分满意,刚想将发兵的时日公布出来,坐在最下首的辛评却突然站起来,主动请缨

“评愿为先锋!”

曹班本来还在翻册子,一听辛评居然起来反驳袁绍,便知道有乐子看了。

呵,他们难道没提前商量好?

袁绍这手底下人心散得啊……

曹班换了个舒服些的姿势,见袁绍瞬间黑了脸,段宁也隐隐笑着和曹班对视一眼。

“鉴之,你先坐下。”

辛评出身颍川辛氏,他与弟弟辛毗和荀谌一样,都是自己来投奔袁绍的,辛氏兄弟论才华和智谋不及逢纪、荀谌、郭图等人,但是他们带来的部曲和门客,是袁绍所看重的,袁绍也不想和他硬来。

辛评祖上是陇西人,内迁颍川后靠作屠户起家,家门虽然不及颍川其他世家,但家底相当丰厚,辛评自小习武,听着祖辈们讲述抗击匈奴的故事长大,自认不比寒门出身的吕布差到哪里去,也想建功立业一番。

他故意当众提出来,就是要给袁绍施压,哪里会听袁绍的话呢?

见吕布也不敢和他争,他便更加自信了,背手立在堂中,大有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走的架势。

袁绍现在就后悔没把谋士们叫过来,他哪里想到辛评会“临阵反水”呢?

辛评作先锋不是不可以,但辛评当先锋去了,谁来帮他监视曹班呢?

辛评反应也很快,他看出了袁绍的犹豫,立刻道:“若是主公不放心我一人,那就让曹班同为先锋,我们二人比一比,看谁先渡过河口!”

曹班本来在看戏的,怎么一眨眼自己成先锋了,忙低头去翻戏志才的小册子,找到“第一节 -主公为先锋的场合(不可能)”。

括号里的小字此时显得格外刺眼,曹班按照目录翻到那一页,只见里面就写了一行字。

不可能的事,袁绍没那么大心,所以我还没想好,嘻嘻。

曹班一脸黑线地合上了小册子。

这戏忠是一辈子长不大吗?

第137章

辛评虽然没有领兵打过仗, 但是他读过兵书。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在他看来,自己和卫、霍之差就于在两点能识出他这批千里马的伯乐, 和龙城、漠南之战那样能让他青史留名的大战。

他曾以为袁绍就是他的伯乐。

他和弟弟变卖家产,支持袁绍讨董。

可那些钱财给了袁绍, 却没有换来一兵一卒, 他上门找袁绍,追问钱财的去向,袁绍告诉他,都换了军粮。

“换军粮也行, 但是粮食出入, 要过我们兄弟的手。”

他按照弟弟的意思, 又上门找袁绍要粮。

从那之后,袁绍便不再见他了,直到泰山郡守曹班奔丧回豫州,将近万人的步卒留给袁绍,袁绍才再次招见他们兄弟。

所以对于曹使君是女子这件事,他是一直不相信的。

见过了袁绍这等世家子的真面目后, 谁还会相信他们说的话呢?

不过,知道袁绍为了抢曹班的兵不择手段是一回事,袁绍要把曹班的兵交给他, 他接不接又是另一回事了。

他当然会接!

即使他知道袁绍将曹班的兵交给他,还让他和曹班一路行军是为了监视曹班又如何?

吃过一次亏的辛评如果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