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礼法吗?在家族存亡和皇室礼法间,他们会选择遵循礼教吗?
既然无论怎么选都是死局,姐妹干脆决定,将邓太后秘密接出皇宫。
邓太后久居深宫,宫廷内侍在几次权利争斗间,换了一茬又一茬,早就被情报部的人渗透成了筛子,而能接触到邓太后的皇宫贵族中,最熟悉她相貌的那个皇帝本人,也时日无多了。
一旦皇帝驾崩,太子上位,后宫必然又是一波人员大清洗,姐妹俩时间紧迫,曹班身处东方,力不从心,于是她们计划,趁着段宁还没有离开洛阳,就将太后掉包出来,让她随段宁一起北上并州。
然而事与愿违,姐妹还未行动,袁氏向段宁发了请帖,让她到府一叙。
段宁也没想到,她会在太傅府,再次见到董卓。
不巧马腾和吕布都在军营里,这次和她一同来太傅府的,是祖父的旧部,雁门郡人,张辽张文远。
张辽随段颎征战多年,得祖父一手提拔才有了今日,为报答段颎知遇之恩而跟从段宁,后为段宁的果决和勇猛而折服,成为了段宁军中武将。
张辽见到董卓恨不能生啖其肉,但董卓的车架在段宁他们前面到,见段宁下了马车,直接等在原地,张辽不得不忍着怒意,随段宁上前。
“想不到,卓竟然有幸,和讨羌将为同僚。”他满脸堆笑,没穿武将袍,看起来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虽然董卓的态度相比上次好了不少,段宁也不可能和他攀关系:“你我如今皆为刺史,刺史乃天子之臣,同朝效力罢了。”
董卓和她一样,投靠袁氏换来了凉州刺史的官职。
此前太傅袁逢为了避嫌,只是让人在朝廷中举荐,并没有亲自出面相交,现在这么大张旗鼓把人叫来,皇帝八成就在这两天了。
袁氏终于坐不住,要和他们交底了。
袁绍经人事得早,当年在金市的酒肆里初见段宁时,为凉州女郎的英姿折服,曾在梦中见到过,这女郎进入袁府的场景。
但是他想象中,段宁应该是以妾室的身份进入他的后院,而绝不是以并州刺史的身份,进入袁氏的正堂啊!
袁绍难得在袁逢召集宾客族人议事时,走了神,自顾自为他逝去的青春记忆而哀悼,袁术见兄长对着段宁发呆,发出轻蔑地笑声。
他刻意没控制自己的音量,堂内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先是看他,又顺着他的视线看向袁绍,最后又看向段宁。
长兄袁基不擅长应付这种场面,尴尬地咳嗽两声,结结巴巴岔开话题:“父亲的想法,诸位如何看呢?”
袁逢恨自己没有好好教育这个长子,当年他的父母对他们三兄弟一视同仁,结果弟弟袁隗自成年后,便处处与他作对,他不想重蹈自己兄弟的覆辙,将全部的资源都向长子倾斜,结果使得袁术与自己离心不说,就连袁绍这个婢生子,表面装着顺从自己,稍微有点权利之后,也开始和自己反着来,背地里搞小动作,不将长兄放在眼里。
再看袁基呢?过度保护让他有些不合时宜的天真,他的两个弟弟都开始利用太学、姻亲、朝廷的人脉,培养自己的势力了,而长子手中,竟然清一色的都是从自己手里继承的幕僚。
对于袁基的问题,袁氏的其他公子没有回答之前,幕僚们是不敢发言的,袁术于是先回答道:“断不能将两位刺史调走,一旦宫里有变,袁氏手中无兵,大将军独木难支!”
袁逢这次叫段宁和董卓来,正是因为皇帝下旨,催促并、凉刺史,立刻离京上任。
皇帝都快死了,掌管尚书台的太傅袁逢不可能自断双臂下这个指令,因此这个诏书,分明是把持宫禁的宦党们所出。
袁术的话说得很对,但是说了等于没说,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