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郎君一路走来没有叫苦叫累,每次发吃食都会分一半让给族中更小的晚辈,还会帮忙安抚队中情绪,十分惹人怜爱。

他似乎很在意自己的仪容,路途漫长,没有沐浴的条件,但每次只要在水源边歇息,他就会自己走到水边,沐发打理。

格物院的诸位因此很喜欢逗弄他,算是给紧张的路程增添一丝趣味。

他们前脚刚离开豫州,后脚就得到消息,朝廷派至颍川征讨黄巾贼的右中郎将朱俊战败,颍川彻底落入黄巾的控制之下。

众人没有将消息立刻告知荀氏,怕引起骚乱,但是阳翟诸生多是颍川本地人,听到这个消息,不免担忧。

兖州北面就是黄巾首领张角的大本营,他们不敢多做停留,补充了水,喂饱了马匹之后立即动身,准备进入泰山郡西南方向的鲁王国。

荀彧一路都和戏志才共乘,刚开始还会控制两人的距离,只敢双手抓住马鞍的两边,后来变为轻轻揪住戏志才身后的衣服,再到后来敢放心地抱住戏志才在马背上呼呼大睡。

一开始,对方一直没和他说话,他也不敢开口问对方身份。

格物院武德充沛,但镇得住流民,镇不住职业劫匪,一出陈留郡,他们就遇上了拦路的山贼,数到暗箭从林中飞射而出,戏志才眼疾手快,反手护住身后的荀彧,差点被流失所伤。

慌乱中荀彧被放下马和其他老弱妇孺一起躲在车上,他掀开帘子瞧瞧往外看,见戏志才单手持弩,一箭射穿了一个山贼的右臂,将人死死钉在树上。

荀彧这才明白原来他是个护卫!

对方的身量和成人无异,但是能看出他年纪不大,可是无论是谈吐还是气度,都比之家中诸长也不差。

他虽然从小在家中族学开蒙,但也听过阳翟格物院的名号,知道那里藏书百卷,有学子百余人,从那里走出来的学子,在新闻台辩经时,学识渊博不输任何世家儒生。

可他没想到,他挖空脑袋想到的偏门典籍,这位壮士居然都能与他交流两句,阳翟格物院连护卫都能有这样的学问!

有了话搭子的荀彧终于一扫离家的阴郁心情,坐在马背上叭叭问问题。

比如,当格物院的护卫需要什么条件?格物院的护卫也可以读书识字吗?格物院的护卫能领到什么装备?需要自己置办吗?

戏志才对于这个年龄的小孩是没什么耐心的,但他知道曹班有拉拢荀氏的意思,荀彧是个聪慧的孩子,他也很乐意给对方宣传格物院的诸多条例以及生员福利,只是他不太理解,荀彧为何执着于当一名护卫?

不过,按照主公的说法,格物院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于是他也可以放柔语气和荀彧解释,格物院的护卫分两种,一种是学员轮岗,“实习性质”,并不会固定任职,另一种这是经过挑选的武部学子,不过武部学子也需要修习其他部的科目,因此大家都是读书识字的。

这给小荀彧带来不小的震撼,孔圣曾言有教无类,可知易行难,戏兄的主公所作所为,是多少以孔圣为标榜的儒士做不到的啊!

戏志才不知自己被荀彧当成护卫了,他小时候身体不好,给格物院的师长们添了许多麻烦,后来他有意识地加大运动和训练的强度,个头窜得飞快,身体锻炼得什至比许多武部的学子还强健。

他明白自己的志向,一个体弱多病的身体不是他能接受的。

见荀彧开窍,他趁热打铁又给荀彧讲述了许多格物院启蒙教材中的故事,分享了主公在太学奔*走抄书、在扶风治病抗疫,在不其设港兴民的事迹。

一番推心置腹,他以为意思已经达到了,于是在即将走出鲁王国境的时候,他和荀彧提出,一同前往泰山郡治所奉高县。

荀彧却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