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1 / 2)

皇上还没继位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让他去濠州清丈田地。结果很明了,他败了,丢盔弃甲,从濠州一路押送京城。

这是他心中的刺,更是皇上心中的刺

毕竟想想就能明白,他肯定是奉了主子的令,才会去动这块谁也不敢动的脓疮。

李诫突然顿住脚步,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涌上心头难道皇上要用温钧竹揭开这层疮痂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温老头是致仕,并没有罢官问罪,虽没往日的风光在,却还有以前的底子在。温家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九成九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如果温家带头清丈土地,归还私自占有的田地,其他高门大户恐怕就得多掂量掂量自家了。

所以皇上才没往死里整温老头,所以温钧竹才重新被启用,这就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让温钧竹死心塌地给秦王当垫脚石

只怕三爷和张妲的亲事,也被皇上算计进去了,不至于让三爷势力过大影响二爷,也不至于岳家不得力,让二爷打压三爷。

而皇后,此刻还被蒙在鼓里,殊不知她一力主导的婚事,全在皇上的掌控之中。

李诫啧啧几声,再次感叹自家主子的心计,转念一想,不对,怎能让姓温的小子盖过自己他要打牌坐上家,截你小子的胡

他疾步赶回营帐,觉也不睡了,连夜写了奏折,详细说了自己对这场民乱起因的分析天灾也好,贪官也罢,都是诱因,真正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太严重了,已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一日不解决,民乱这把刀,就始终悬在脖子上

八百里加急,两日后,这封奏折呈递御前。

不得不说,李诫对皇上的心思,拿捏得太准了。

早朝上,皇上当众宣读奏折,殿前百官是面面相觑,有几个想反驳的,在皇上能杀死人的眼神下,把脖子悄悄缩了回去。

温钧竹此刻如遭雷击,面色惨白,冷汗热汗交流而下,朝服都浸湿了。

旁人以为他怕李诫挟私报复,毕竟前首辅,家大业大,随便查查肯定能揪到错处。

但温钧竹恨的是,这个李诫,生生抢了自己的头功

第121章 121

李诫在奏折中, 极力主张抑制土地兼并,彻底清丈全国土地,清缴查漏, 做到赋税均平。

他说, 纵观历朝历代, 从来都是富的少穷的多。如果穷的被逼得没了活路, 个个憋着火,一旦有个旱涝灾害,这把火立时就会烧遍大江南北, 若有狡诈之徒乘机而起, 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次民乱, 就是一次示警。

再看他辖下的山东, 去年花大力气清缴兼并的土地,农民有地种, 根本不会造反, 所以除了年初兖州那场乱子,山东绝大部分一直平安无事。

李诫洋洋洒洒的一本奏折,用的都是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却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人都找不到理由反驳。

但早朝上的这些人,大多是既得利益者, 没几个愿意清丈土地的。

因此百官无人表态, 个个垂首不语, 一时间大殿内死寂得如一座荒郊古墓。

温钧竹心一横, 什么也顾不得了,从人群中站出来,打破了这诡异的宁静。

他赞同李诫的意见,提请自查温家,做世家大族之表率。

朝臣们一片哗然,谁不知道他和李诫是死对头,为何这二人反倒站在一起了

便有几个鼻子灵的官员,嗅到不一样的气氛,心眼也开始转了。

皇上龙心大悦,狠狠表扬了一番温钧竹。

见状,那几个官员立即附议,并自告奋勇请旨清丈土地。

皇上脸色愈加和煦,对百官说,“清丈土地的章程需要仔细商议,这事交给内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