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3 / 3)

像就是六张脸,根据以往走访辨认的经验,到村里找人撒开了认,得票多者反而未必是真凶。

林冬实习时经手过一起案子,跟着老警员拿几张人像素描去案发地周边走访,辨认了一圈嫌疑人画像下来,票数最高那个居然是在街口卖烤红薯的。问题人家没有作案时间,他们在现场维护秩序的时候,队长还买了烤红薯给他们当宵夜来着。人的记忆没那么可靠,尤其是事不关己的人或物,只要有一点点外界的干扰或者引导,三观就跟着五官跑了。烤红薯的被指认,是因为他在那时间够久,容貌已经刻印在了周边居民的潜意识里,看到画像,有的人第一反应是找个自己看着眼熟的指认。

到了村里,先找村长。村长快七十了,一辈子都住在村里,谁家几口人几头猪几只鸡,门儿清。看到文英杰出示的“新媳妇”画像,他一眼就认出了对方:“这是村西头老何家的儿媳妇,叫文秀,鲍文秀。”

“她现在还在村里住么?”

说着,林冬示意文英杰把其他画像拿给村长看。凶手蹲守魏玉明时需要避人,但他不是本地人,必然事先踩过点,或者,来过村子,走亲串友甚至有过业务来往。魏玉明遇袭的地点刚好是斜坡的边缘,正是使完劲儿放松的一瞬间。而且骑过自行车的都知道,上坡蹬轮,车把常常会因为使劲而晃动,如果此时骑车人受到惊吓,极易失去平衡摔倒。

由此可见,凶手心思缜密,布局严谨。当时做出的嫌疑人画像是,此人二十多岁,性格鲁莽,年轻力壮。但通过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林冬认为,凶手的年龄在三十五到四十岁之间,有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谋划能力,且行凶时沉着冷静,亦非慌乱之中乱棍将魏玉明打死。

他一开始就是奔着打死魏玉明夺枪而来的。

看到文英杰拿出那么多张惟肖惟妙的人像,林宸的嘴巴惊讶张开――都是左手画的?英杰哥好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