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绩优异,除了短板数学,小学三年级还考过不及格。妈妈为此很生气,打过她骂过她,陪过读,请过家教,她的数学成绩还是一塌糊涂。
直到小学五年级,她又考了一次不及格,成绩跌破历史新低。拿着刺眼的分数回家,那时小小又沮丧的她,简直想不想活了,可考卷又要家长签名。
然而那天妈妈,出奇的冷静。与今日如出一辙。
在大排档忙了一整天,妈妈脱下黑色胶皮手套。默默签完名,对上万姿的眼睛。
“妈……你不生气吗?”她问得很小心。
“我能说什么,你读书也不是读给我的。你数学不好,以后自己承担结果。”做了个驱赶的姿势,妈妈撇开目光,“我很累,走开。”
那样的话语甩在脸上,比任何巴掌都来得痛。万姿那年十二岁,当场就哭了。
那是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表现不好,再亲的人也会失望,继而万念俱灰。原来人生没有避风港,父母也有可能不在场,抉择要一个人做,结果要一个人扛。
从那以后,她发了奋地钻研数学,甚至成了她的优势学科。十三年后,她做每件事不再需要长辈肯定,但仍会在意妈妈的沉默。
妈妈累极了不再讲话,说明她真的失望透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