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 / 2)

另一方面,习惯做两手准备的小顾总,决定提前走好流程,向市场发行融资券。

这种周转型的短期债务融资产品,可以快速从市场上募集到大量资金,而购买者则能在产品到期后,拿到高额利率。

一般而言,的最短周期是十天半个月,最长时限能可达十二个月,时间越长利率越可观。

这个时长也足够顾鸿渐腾挪辗转个好几回了。

等他募集成功,也有利于提振市场对鸿盛的信心。目前董事会内部已经投票表决,通过了该项决议。

发行融资券前期,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这都会用掉不少时间。

所以顾鸿渐是趁着项目第一周期资金下去后,在那段相对宽裕的时间里,去推进的。

业内的人都知道,大型地产建设项目在承建过程中,产生些意外支出很正常,毕竟从选材到人工再到后续各种环节流程,都有可能横生波折。

若鸿盛同期进行的,开发、待开发的项目需要抽调资金应急,他可以及时发行融资券。

要其他项目用不到,他也可以将募集过来的资金投入城东项目中去,这样就不需要用到鸿盛剩余的现金流。

所有安排,可以说是进退得宜、环环相扣。

顾鸿渐把这个消息提前透给钱行长,用的说辞是方便他提前筹集资金,好在融资券发行时买入,等着赚一笔。

这送上门的机会,钱行长自然心动。

顾绍北也很心动。

一切都在按着他的计划来,虽然没想到顾鸿渐会发融资券,但再固若金汤的城墙,也会有木马可以进去的地方。

只要顾鸿渐还在他的节奏里,那么一些细节上的小问题,就左右不了结局。

他简直难掩自己此刻的激动。

顾绍北背负双手,在书房来回踱步。

如果他能吃进大量融资券,然后再给顾鸿渐找些麻烦,不断增加项目开支,迫使对方往里填钱,最好到资金链周转不过来的程度。

这样的话,等融资券到期时,只要鸿盛到期拿不出钱来,作为最大债主的他,就可以名正言顺要求顾鸿渐,把手里的股份抵押给他。

思及此,顾绍北脚步一停,当即决定:定要不计一切代价,在背后推动顾鸿渐尽快发行融资券,然后尽可能多的吃下。

他兴奋走到书桌前,捞过桌面上电话的听筒,召集人马商议对策。

顾绍北这厢在算计顾鸿渐的股份,那厢顾鸿渐也在算计顾绍北兜里的钱。

这就是顾鸿渐放烟雾弹给钱行长的真正目的。

他就是要骗顾绍北以为,自己被他的步步紧逼弄得颇为被动,然后好找机会釜底抽薪。

顾绍北这么大年岁,早就成了精,所以演戏要做全套,这样才逼真。

他的确在董事会议上通过了融资券的决议,也的确让人去走流程了,鸿盛面临的问题也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只要顾绍北有欲望,且控制不住欲望,就势必会钻这个空子。

人在迫切希望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甚至会通过心理暗示,来坚信自己必然能达成,从而忽略了客观现实。

顾绍北不至于盲目到这个程度,但他是人,就摆脱不了人的惯性。

他必然深信以自己豁出去后的能力,只要继续搅弄风雨,就能一直赢下去,直到把顾鸿渐逼入死角,拿不出支付融资券的钱来。

等于说,顾鸿渐要拿顾绍北的钱,去推顾绍北百般阻挠的项目。要是让顾老四本人知道了他心底的打算,估计能气吐血。

所以顾绍北越迫不及待,顾鸿渐就越乐见其成。

等抽干了顾绍北的资产,他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能不及利益得失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