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淮舟眼?中?掀起笑意,望向张侍郎的视线里带着一丝冷意:“朕还是皇子时,先帝曾想?把?你的女儿许配给朕做正妃。莫非……张侍郎还记着此事?”

张侍郎瞬时全身?布满冷汗,“扑通”一下跪倒在地:“陛下明鉴,臣万万不敢窥伺后位啊!”

“是吗?”纪淮舟轻笑,“平身?吧。夏日炎蒸,看张侍郎这满头的汗,你年纪也不小了,当心熬坏身?子,快找个阴凉处歇一歇。”

张侍郎诺诺应是:“多谢陛下体?恤!”他?戴紧乌纱帽,向纪淮舟告退后便匆匆离开。

霍少闻望向他?逃窜似离开的背影,大笑出?声:“陛下,这一出?后,怕是再?没人敢来血谏了。”

纪淮舟:“朕多好心,愿意全他?‘直言敢谏’的名声,可惜他?不敢寻死。”

霍少闻抬手刮了刮纪淮舟鼻头,低声笑了:“陛下能言善辩,他?们自然不是你的对手。”

不过半刻,北宸殿前之事已传遍宫墙内外,原想?去进谏的朝臣见状也歇了心思。

以死血谏都没用,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立霍少闻为?后。

若再?不识好歹去叨扰陛下,官途难保啊!

立后之事,民间也传得沸沸扬扬。

老百姓大多只是看热闹,但那些儒生一个个义愤填膺,破口大骂。

这时,“江陵四才子”之首的徐惊风写了一篇文章,引经据典,列举了皇帝立后的诸多考量,大肆赞扬皇帝圣明。

其他?文人看过那篇文章后,立场渐渐摇摆起来。

与此同时,坊间不知何时冒出?一本名为?《玉洛秘史》的话本,讲的就是当今圣上与霍少闻缠绵悱恻的风月故事。

可怜的小皇子年幼丧母,被?各种坏人暗害欺负,孤苦无?依,凄凄惨惨。只有一人始终站在他?身?旁护着他?,数度于危难之中?助他?脱险。那人扶着他?的手,一步步将他?送上帝王宝座。帝王也在那人性命垂危之际,赶赴山间救他?出?来。

诸人观之,无?不为?之动容。

“那猛虎张开血盆大口朝小殿下扑来,尖利虎齿眼?看就要咬断他?的脖子”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霍少闻听罢,转身?进了皇宫。

“陛下,徐惊风的文章、话本、说书人皆是你的手笔?”

故事中?许多细节,除他?们二?人之外,再?无?旁人知晓。可如今它们出?现在了话本中?,以及说书人的口里。不必想?,霍少闻也知是谁做出?来的。

霍少闻心情复杂:“你为?了我们顺利成婚做了这么?多,我却什么?都没做……”

“都说了,你只需安心等待成婚即可。”

纪淮舟仰首看他?,眸带笑意:“朕要让你我的故事走遍大乾每处山水。”

民间文人彻底摒弃旧念,是在陈敬之的一篇文章后。

陈敬之乃当朝大儒,精通经史子集,学识渊博,典故文章信手拈来。那些晦涩难懂的经藉由他?一讲,便如拨云见日,令听者豁然开朗,故他?在文人心中?威望极高。

他?写了一篇文章,极力支持皇帝立后。

纪淮舟十分惊讶,陈敬之并非是他?安排的。他?连忙召陈敬之入宫。

“先生请坐。”纪淮舟恭敬朝陈敬之行礼。

陈敬之拱手坐下,满是感慨地望着年轻帝王:“陛下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臣没看错人。”

十多年前陈敬之便身?居太?傅之位,他?曾以“论前陈之得失”为?题,命诸皇子作?文。陈是前朝国号,此题目过于宏大,对于尚年幼的皇子们来说,无?疑难如登天。他?本意也只是想?考校诸皇子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