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几句闲话闹得火大,还要说出来惹得父皇父君也不开心呢?
某些事情,他们一家人知晓就够了。
宁斯越想着,又看了会儿俩人对弈,不想打扰他们,悄悄退了下去。
小太子长到十五岁时,有了初步涉政的能力。
当初宁倦一眼相中宁斯越,是觉得这孩子虽羞赧,但并不怯弱,眼神清亮,是棵好苗子。
这棵好苗子也没辜负期待,好学而温文,满朝文武大部分对小太子都很满意太子温厚敦善,勤勉好学,有自己的主见,又不过分强硬,宽和但不软弱。
当今陛下手腕强硬,铁血冷酷,于政事上又极开明,也是因此,千疮百孔、飘摇不定的江山才能在陛下手中稳固。
海晏河清的繁华盛世在陛下手中重启,接下来的兴旺安定,需要太子这样的未来君主来延续。
为了培养太子的处事能力反正皇帝陛下是这么说的,从宁斯越十五岁后,宁倦便偶尔会携着陆清则出京,微服私访,四方走走。
在此期间,便由内阁辅助太子监国。
陆清则和宁倦的排场不大,秘密出行,只带着几个暗卫,大多时候,出行前俩人也不会特地去想此次要去何处,颇为逍遥。
俩人把麻烦事丢给宁斯越,一路游山玩水,顺便到当地体察民情,时不时就能揪出几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因着这一出杀鸡儆猴,各地官员心里发紧,战战兢兢的,因也不知道陛下会去哪里、会不会到、会何时到,再山高皇帝远,也尽量夹着尾巴做人,不敢嚣张。
一时之间,大齐清泰安康不少,许多百姓过得又舒坦了几分,直叹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