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池塘里那些夏季移栽来的水生植物和水草经过几次修剪和补充,都生长得不错,里面的小鱼小虾也成活了,渐渐有了些自成一体的生态环境,只是上次的大暴雨冲走了很多浮萍和小鱼小虾。
易弦当时有些惋惜,何田安慰他,“就是真正的池塘也是这样啊,水涨了,暴雨了,生物才能跟着水系散播。”
易弦这才又开心起来。
他带着小麦回了屋子,何田叫他,“来,坐下,我给你做副新手套。”
桌上铺着一块两面光的皮子,易弦现在已经算是半个硝制皮货的熟手,一眼看出那是块兔皮。
何田让他把手放在皮子上,五指张开,她用一根细细的炭条沿着他手掌手指边缘走了一圈,“行了。”
易弦抬起手,何田把皮子从中指尖大约一厘米的地方折起来,拿了剪子,沿着炭条画的线,留出大约一厘米空余,剪了下来。
现在有了相连的两片手掌形状的皮子再用边角料剪成细条,缝在两片手掌和手指缝之间,手套就基本做成了。
这种薄皮子手套他们平时干各种农活儿的时候最常用。为了让手指手掌能更灵活地活动,手套掌心那一面还要再沿着大拇指活动的肌肉纹路再割出一条线,缝上一小条皮子。
手腕的部分,何田喜欢在上面挖出一个洞,这样,用手指一勾,手套就能摘脱了。
这种手套,被何田成为“劳动手套”,基本都用兔皮和松鼠皮做,一是因为这些皮子更容易得到,又不怎么值钱,二是因为兔皮和松鼠皮较薄,做成的手套不会影响手指的灵活度。
为了更加耐磨,何田还会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尖指腹等部位再缝上一块块椭圆形的皮子。
去年一冬天,易弦戴的都是奶奶的旧手套,他自己也有一副手套,是山羊皮的,非常精致,可是不适合干体力活。
劳动手套有三种,一种是热天气时用的,是用帆布或者旧衣服上拆掉的碎布做的,夏天时耕种,拔草,摘瓜果,割干草全都用得着,到了秋天和初冬,还有明年刚开春的时候,薄皮子的手套更加保暖,再冷一些,五指手套外面就得加一层厚厚的棉毛手套。
棉毛手套和家里炉子旁边挂着的隔热手套很像。胖墩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