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了。”
“《淬火》就是部从前到?后都让人暖洋洋的剧,我一开?始担心它会很枯燥无聊,看?完才发现,故事?很精彩,角色很美好,干货巨多,所?以我看?得特别投入。”
“有类似《淬火》的小说?吗?一位看?完《代号11》找谍战小说?,看?完《后宫》找宫斗小说?的剧迷发问。建议小林去网文站当股东,精准预测下一个创作热点。”
“笑死,小林已经够忙了好吗?我很担心他?那篇原因分析上教科书。”
“……别,本编剧专业毕业生实名愤恨中?,小林的上一篇长文我都能全文背诵了。”
《淬火》快播到?大结局时,收视率已经达到?了5.9%这是大江卫视近年来未曾有过的收视佳绩,而?正如业内所?预测的那样,到?了大结局这一集,《淬火》的平均收视率稳在了6%以上,有6.21%。
几家评分网站上,《淬火》的得分都超过了9.5分,开?播前期,支持这部剧的观众多分布在北方,而?到?了大结局阶段,《淬火》在各地都拥有一批稳定的粉丝。
剧评人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继续夸《淬火》。
好在《淬火》收视率虽然破了6,却没有打破《静梧传》的收视纪录,他?们?也不需要夸赞林济在这部剧中?的“想象力”,讲述现实故事?的剧集,角色所?代表的一群人已经足够剧评人们?分析一波了。
当然,剧评人们?宁愿头痛,也好过电视剧圈一潭死水。
走上剧评人这条道路,是因为他?们?确实对电视剧行业怀有爱意?,出色的剧集越多,他?们?才越有点评的欲望。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从林济加入编剧行业以来,剧评人们?再?也不缺剧点评了。
因为除了《后宫》《静梧传》这些出自林济笔下的剧集外,林济也带动了多种题材的发展,林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第二个和第三个勇士同样会有出色的产出。
“林济就是和同行们?处不好。”一位剧评人感?慨道,“不过你?们?有没有觉得,林济红了之后,咱们?的生态变好了很多?”
“确实。”另外一位剧评人点了点头。
剧评人这个行业,虽说?沾了点电视剧圈的边,有人确实在电视剧圈里发展过,但客观来说?,在不少电视行业从业者眼里,他?们?是外行。
剧组只希望剧评人承担无脑吹的角色,帮剧集多宣传宣传就行了,一旦剧评人的发言不符合剧组的心意?,他?就会被恼羞成怒的编剧或者导演骂,承担着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重要职责。
剧评人们?最害怕点评的,就是那群老牌编剧的剧本。
这群人年轻时候确实写过不错的剧本,年纪上来之后笔力下滑了,却又不肯让位给年轻人,心高气傲不说?,还爱摆知名编剧的架子。
林济这种天才型的编剧尚且被他?们?挤兑,区区外行人的评价又算什么东西?
但林济红了之后,以他?的性?格,压根不会给这群老家伙面子,老牌编剧们?急得跳脚,大帽子一顶一顶往林济身上扣,偏偏林济不吃这一条,谁骂他?一声?,他?能连骂十天怼回去。
林济戏还多,发起癫来没人拦得住。
顾乐年的遭遇这群老牌编剧看?得可是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