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日常生活
如果关于我的写作应该有一个关键词,那么这个词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貌似平淡和琐碎,其实丰富宽广和激动人心,而且包罗万象。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都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比方说,今天很多中国人喜欢与鸟巢和水立方合影留念,这已经是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这样的举动不仅包含了奥林匹克,也包含了当代中国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因为鸟巢和水立方已经是今天中国的象征。同时,这个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举动也勾起了我遥远的隐私。“文革”时期我正值少年,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小镇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前往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前拍照留影,这几乎是我少年时代最为强烈的情感和最为冲动的欲望,可是这样的愿望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过于奢侈,我只能在小镇的照相馆里,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布景前拍下一张照片,仿佛我真的到过天安门广场了,遗憾的是照片上的天安门广场空空荡荡,只有独自一人的我,这是在布景前照相的唯一瑕疵。当今天很多中国人与鸟巢和水立方合影时,我与一些同龄的朋友们说起自己这张旧照,才知道他们也都有一张站在天安门广场布景前的照片。我们感慨不已,沉浸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细节里旅行
二○○六年八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我和家人访日十五天,去了东京和东京附近的镰仓;北海道的札幌、小樽和定山溪;还有关西地区的京都、奈良和大阪。
这是十分美好的旅程,二十多年前我开始阅读川端康成的小说时,就被他叙述的细腻深深迷住了,后来又在其他日本作家那里读到了类似的细腻,日本的文学作品在处理细部描述时,有着难以言传的丰富色彩和微妙的情感变化,这是日本文学独特的气质。
在阅读了二十多年的日本文学作品之后,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日本,然后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细腻,而且这细腻又是如此丰富的日本文学,因为对细节的迷恋正是日本的独特气质。在我的心目中,日本是一个充满了巧妙细节的国度,我在日本的旅行就是在巧妙的细节里旅行。
在镰仓的时候,我去了川端康成家族的墓地,那是一个很大的墓园,不知道有多少人长眠于此。我们在烈日下沿着安静的盘山公路来到墓园的顶端,站在川端家族的墓地前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的细节,就是我四周的每一个墓碑旁都有一个石头制作的名片箱,当在世的人来探望去世的人时,应该递上一张自己的名片。如此美妙的细节,让生与死一下子变得亲密起来。或者说,名片箱的存在让生者和死者拥有了继续交往的隐秘的权利。
然后我在晴空下举目四望,看到无数的墓碑依次而下,闪耀着丝丝光芒,那一瞬间我觉得墓园仿佛成为了广场,耸立的墓碑们仿佛成为了一个一个在世者,或者说是一段一段已经完成的人生正在无声地讲述。我看着他们,心想我和他们其实生活在同样的空间里,只是经历着不同的时间而已。
在京都的清水寺,有一座气势磅礴的戏台,从山脚下支立起来,粗壮的树干如同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充满了力量。高高的戏台面对着寺庙里的佛像,这戏台是给佛搭建的,当然和尚们也可以观看,可是他们只能站在另一端的山上,中间隔着悬崖峭壁,还有鸟儿们的飞翔。我去过很多寺庙,佛像前供满食物的情景已经习以为常,可是让众佛欣赏歌舞,享用精神食粮,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京都的这个晚上令人难忘,那里有几十家寺庙连成一片,道路逶迤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