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1 / 2)

可他仍不知道她到底何时才能苏醒。

万一,再没有这一天呢?

这念头太不祥,慕道瑛轻轻打了个寒颤,拢了香烛,不敢再想。

隔水响起一阵锣鼓,对岸的戏台咿咿呀呀唱起了大戏。

慕道瑛跟小月姝驻足听了一会儿,这才发觉,这戏文里唱得竟然是刘巧娥。

秦仙都知晓她爱慕虚荣,便向全天下都宣告她的事迹。

游走在黑暗之中的孤胆英雄,老百姓们或许没见过她,也不太懂那些仙啊魔的,但并不妨碍他们喜欢传唱这样的故事。

他瞧见锣鼓开场,扮演刘巧娥的小旦咿咿呀呀甩着袖子出来,讲起话来文绉绉,客气气。

他觉得有些奇妙,不住微笑,忍不住小声对琉璃灯点头。

赞这里好。

或摇头,这里不对,和你差别太大。

他没敢说,她远没戏文里那般温文尔雅,贤良淑德,文能提笔,武能提枪。

一出大戏落幕,小月姝激动得手掌都拍红了,慕道瑛也有点意犹未尽。

战争毕竟过去了。云游的这几年,他曾亲眼看到,灵气在一点点缓慢恢复,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土地,路边的稻禾又长出新苗。

人们在战火上重建了新的家园,欢呼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他又想到她,是她结束了这场战争。

她的名字如今传遍天下,黑暗中所付出的努力为世人所知晓。

人们歌颂她,纪念她。

可她却无缘得见如今的太平天下。

他看在眼底,眼里涌动脉脉温柔,又在某个刹那,在戏文落幕之后,一个微不可察的瞬间,心里感到一阵细细的隐痛。

这样的情绪,总是出现,蝴蝶振翅一般,来得翩然、轻盈,并不激烈。

这一刹的黯淡却在他往后的日子里明明灭灭,组成了他的生活。

他穿过欢庆的人群,将那载歌载舞,锣鼓喧天一点点抛之脑后,又走入灯火阑珊的寂清的黑暗。

回到客栈之后,慕道瑛辗转反侧,一直未能成眠。

半夜,窗外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灯笼纸皮被雨水打湿,晕着团团湿漉漉的微光。

他难得做了个梦,梦到了她。

但醒来却完全不记得梦里的内容,只有些淡淡的憾恨,惆怅的影飘在心底。

天色已经大亮了,慕道瑛整了整心神,不再作伤春悲秋之想。

他拿起墙角的伞,推开门,去唤小月姝出发。

穿过曲折小巷,夜雨打落了人家门前盛开的木芙蓉。

-

那对富商夫妻,对于小月姝的到来极为惊喜,小月姝年幼可爱,灵慧天成,他二人收养她在膝下,爱若珍宝。

慕道瑛留了几天,见他们相处甚谐,也放下了心头重担。

他照顾小月姝并非全然出自善心,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或许也是因刘巧娥幼年遭遇,他希望任何一个如她,如小月姝那般的女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婉拒了他们一家人的挽留,他收拾包袱,又重新踏上了四海为家的路。

这一路,风霜雪雨,他大多不改其志,心神坚定。

他心里总固执认为,多做好事,善事,既能添补她生前遗憾,也能为她积善立功,受福于天。

后来,又过了很久,慕道瑛甚至也有点记不清了。自她走后,他的日子便过得模模糊糊的,日复一日,分辨不出什么不同。

后来,小月姝也长大了,富商夫妻为她择了一门亲事,是门当户对,青梅竹马。

他去吃了喜酒,赴宴回来的路上,难得有些醉了,路过长江,两岸峭壁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