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1 / 2)

独宠夫郎 不过七皇子 1856 字 2个月前

此次的文章,他心里是真的没底儿,他之前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理论不适合此次的题目。

此次的题目看似小,但其实很大,可以写的方面有很多。

他想在一百位考生中脱颖而出,他必须寻一个旁人想不到的角度。

所以,他开篇便表明他的态度,他认为修运河是利大于弊。

但是,弊端也不可忽视。

他选择的答案是利大于弊,但他整篇文章,百分之九十的篇幅都在写修运河的弊端。

修运河最大的弊端是劳民伤财。

圣上虽然想修,但下不了决心,为什么?

因为圣上怕劳民伤财,激起民愤。

所以,针对这一弊端,他提出了一些措施。

修运河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此事急不来,因此,可以先攒银子,攒一笔银子修一段,攒一笔银子修一段。

至于朝廷如何攒银子,修建运河所花费的银子是天文数字,这不是靠着一门吃食生意能解决的。

当然,粉条或许可以,但粉条的利润一部分落农人手里,一部分落商人手里,还有一部分落他手里。

落的太散,就算他愿意把自己的那份捐出来,那也根本不足以支撑运河的修建。

但他一时间想不出第二个能和粉条一样暴利的生意,所以,他想了另外一个法子。

运河修建之后,漕运会十分发达,沿途会兴起很多码头甚至是城镇。

这是一个极其大的机遇。

所以,他觉得可以先规划好这些码头或者是城镇,然后让人竞标。

哪位商人出的银子多,那么运河修好之后,就可以选中一个码头买地盖房或者是干其他事儿。

这一部分黎荞写的很粗略,毕竟他此时只是一个二十一岁从未离开过河西府的农家子。

若是用这种方子筹措到了银子,那或许就不会劳民伤财了。

不劳民伤财,那么修建运河最大的弊病就没有了。

但是,运河修好之后,也会出现一些弊端。

运河要贯通南北,运河修好之后,肯定不能只运送粮食,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一些人肯定会在运粮船上搞走私,夹带私货。

这很危险,若是船只重量超标,那搞不好会沉船。

所以,他觉得朝廷可以出台一些律令,让商人正大光明的走运河运送货物,而朝廷收取相应的商税。

这么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一旦允许商人运输货物,那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将会有无数人靠漕运而活。

涉及到了钱财和生存,那相关的弊病就多了。

上层的大官贪赃枉法,中层的设立关卡巧取盘剥,下层的船工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会组织起来对抗官员,一旦拉帮结派,那问题就大了。

而且,一些被盘剥的太狠的百姓则是有可能揭竿而起。

总之,若是不好好管理,那苦的就是底层百姓。

底层百姓走投无路,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杀出一条活路。

除此之外,修运河还有一系列的麻烦事,比如说河道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淤塞,这得靠人工清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总之,他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修建大运河的弊病,修建前的弊病和修建后的弊病全都提到了,概括的很全面。

在文章的最后,他又写了修建大运河的好处,虽然弊病多,但好处也多,因此,他觉得修建大运河是利大于弊。

黎荞此前不肯把文章内容透露给其他人,是他觉得他这篇文章可能写偏了。

他主张的是利大于弊,结果他满篇都在写弊端,他担心这篇文章挠不到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