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被叫做杜小姐的外交官浅笑:“你找我做原型,意味着你的女儿一定会成功,你给你的孩子铺了一条很好的路,另一位原型郑毓秀是华国第一位女法院院长,你的孩子也很有野心。”
那个眼睛清长的女人伸出了手:“这次和列强的盟约会谈,祝您成功,您是大外交官,相信您能拿下最有利于华夏的盟约。”
对方回握她的手:“你的女儿也是。”
一瞬的心意相通,女人眉眼带笑:
“谢谢,刚刚司先生已经提前录完,在外面等您,您的飞机还有四小时起飞,他说有个国际拍卖会临时找他做拍卖官救场,怕误机迟到。”
那位杜小姐才猛然从故事中回神:“我都差点忘了,还得去接一趟孩子,先走了。”
女人浅笑:“好。”
杜小姐抬步离开,脚步声越来越远。
窗外绿意盎然,阴浓夏长,一棵苍天榕树的枝条在随风轻晃。
桌面上有一本书,被风吹着翻过一页。
女人垂下眸子,视线轻轻落在最后一页上。
杜晚歌在国际条约上签字之后,看着列强抬出来的女史箴图,几乎在国际直播中喜极而泣,背后是会议室插着的红旗,身上是笔挺的制服,已经成为代表华夏支撑民族脊梁的大人,此刻心中却像是小孩向母亲献宝一样雀跃默念着:“妈妈,我做到了,我今天终于可以带它们回家。”
女人含着泪光,欣慰地垂眸浅笑。
第136章 尾记
杜晚歌的故事就要和大家告一段落啦。
其实这个故事21年的时候就有雏形,22年我已经给当时的编辑看过,但是修改了两个月都没有达到满意状态。
反而是我的副cp,被我的一位好朋友单拎出来说很带感,建议我写成主角。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那本书叫《顶级美人,次级替身》。
在立大纲的时候,我采了身边一对朋友生病但生死相依的故事糅合进去,也许是真情可贵,它成了我流量最大的一本书。
很感激顶美的小小成功,为我带来了一些流量,让杜晚歌的这本书也得以出世。
23年的时候,有一个短剧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大火,让很多同胞都关注到了我们被其他国家带走的文物,表达的理念和乌歌这本书是相通的,让我意识到,原来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期待着我们的宝藏回到故土。
所以哪怕知道自己不是写这种类型文的作者,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不会有太多流量,我也毅然落笔了这个故事。
第一次看见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没有华人能笑着走出来,因为我们的宝物密密麻麻挤在展柜里,太多太多,像便利店的货架商品一样摆放着,可那是我们民族以引为傲的宝藏,作为华人,我很难不悲愤交加,因为那像是狠狠甩在我脸上的一巴掌。
而作为全文主要线索的女史箴图,是受害最严重的文物之一,被列强抢走,但大英博物馆不知道怎么修复我们华夏的文物,找了日本人来修,用日式折屏手法修缮,于是女史箴图受害严重,一割为三,留下了永远无法修复的痕迹,一如我们民族的曾经,被人欺凌而留下累累伤痕。
非常感谢看到最后的每一位读者,这本书因为设定过多,其实一开始我有非常难下笔的感觉,一直写到十几万字,才终于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我还和我的朋友说,完了,我计划最久期待最多的一本书,好像写成了我自己最不满意的一本。
于是写到十几万字的时候,我几乎是从头改起,通宵了几个晚上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好。
开书之前,因为这个话题太深,我试图加入脑洞,让这个话题显得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