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2 / 3)

!一丁点儿都没有!”乐湛捶胸顿足,哀叹连连。

乐夫人乜了丈夫一眼:“好!没才华!但有出息的不一定非要有才华啊。我觉得人分两种,一种像王扬,才华横溢,势如破竹。这种人就像锥处囊中,不管在哪,早晚崭露头角。另一种就像咱儿子,看起来没什么本事,但说不定是福全之人,整天乐呵呵的不操心,也少了被算计嫉恨......”

乐湛捂脸,有点想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不好。但如果木头都锈透了!不用风摧自已倒了!这也不行啊!”

“什么锈透了!哪有这么说自已儿子的!高儿虽然不济事,但是个热心肠,没什么坏心思,直来直去的,也讲义气。这种性子,若是交对了人,说不定会有大福气。并且他还会玩......”

乐湛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玩也算优点?!”

“当然算!会玩是一种本事,容易和人亲近,性子不寡淡,不会疏远了朋友。若是玩对了伙伴,因缘际会......”乐夫人目光一凝,“焉知不能一飞冲天?”

“你什么意思?”乐湛觉得夫人话里有话。

注:乐夫人为小胖数的几条路是南朝入仕的基本途径,除了少数特殊情况之外,基本上囊括殆尽。在类型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中|央选举,比如吏部直接授官,也就是乐夫人说的“吏部铨选”、还有国子学策问、征拜博土、郎官,或者除授其他官职;二是私人官署辟召,包括中|央和地方官署的辟召;三是中|央和私人联合选举,比如举孝廉和秀才(地方举、中|央选);四是私人属吏推荐。这四种类型在南朝的具体升降沉浮,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人事权的争夺与价值取向的变化。

比如说孝廉、秀才本来是中央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就是汉代的察举。但世族垄断上升通道之后,自可凭门第入仕,孝秀便越发势微。可自刘宋开始,皇权复振,孝秀又逐渐兴起,并且规范化,连孝廉都需要考试才能通过。而皇权在人事上一有强势的迹象,土族便随之演化出对抗手段。之前注里说过官分清浊的现象,察举也同样如此。随着时间推移,孝秀开始被侵蚀,内部产生分化,秀才非土族不选,孝廉则多纳寒门。至于为什么土族不垄断孝廉这个原因够一篇札记的体量了,就不细说了。

Ps我不太喜欢用定时发送的功能。所以除了几种不得不提前定时的情况之外,余下都是手动发送,更新时间一般在9点50-10点半之间,有时候有事或者审核不过可能会晚一些。

第168章 定谋

“没什么意思。反正左右是玩,我想让他上京玩。”

“上京?”乐湛惊诧。

“对。京里没有我们罩着,他不敢胡来,一是可以让他收收性子,二来也能开阔眼界,三来对他的前程也有裨益。你的两个堂弟不都在京里吗?蔚远是大司马记室(三公办公厅文秘);文介是骠骑府的录事参军(军部参议官)。一个跟着豫章王,一个跟着王敬则,他们可都是实权派啊!(指豫章王和王敬则)让高儿和两个叔叔涨涨见识,也不是说就托付给他们了。就是多走动的意思。不过直接这么去,没个名头也不好。我让我父亲给天盖先生写信,让高儿拜在他的门下,这样去京城算是游学。”

“吴苞吴天盖?”

“对。自刘瓛去世后,京中私学里,就属天盖先生名气最大。我父亲和他有旧交,请他收高儿旁听,他一准答应。”

乐湛苦笑:“让这小子去吴先生课堂听讲,这不是祸害人家嘛......”

“又不是正式弟子,挂个名说出去好听而已,怎么能说祸害呢?吴先生最喜讲《论语》、《孝经》,刚好适合高儿。再说他是当世大儒,海内名师,说不定哪句话就让高儿开了窍,就算学无所成,也能熏陶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