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得越多,人就越开阔啊!哪像我们村子里这些.......”黑汉嘴角微显苦意,随即笑道:“嗨,不提了!公子能不能给我讲讲那个姓孟的大人物,我以后好和别人说道说道。”
注:①“营户”的名称与妻子家属营居有关,也与他们的户籍隶属于营署有关。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看何兹全的《魏晋南朝的兵制》和陈玉屏的《魏晋南北朝兵户制度研究》。
②南齐留存下来的文献太少,想要凭借现有史料细致地复原当时物价,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南北朝当成一个整体来构建物价体系,则有一定基础。缺点是只能牺牲各朝之间物价的浮动和差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本书所展现的物价体系即是以东晋南北朝这个大范围为基准的。《颜氏家训》中说邺下有一领军贪污很甚却又吝啬,他家仆僮朝夕餐食“以十五钱为率”,可见十五钱是低于正常仆僮伙食标准的。黑汉拿出三十三钱,如果真想吃,也是能和主角凑和吃一顿的。但黑汉强调说“吃不到好的”,却也是实情。
③南北朝人昵称喜加“阿”字,吴语自呼“阿侬”,唤小辈曰“阿奴”,唤儿有曰“阿儿”,呼父则称“阿爷”,亦常有于名和字前加阿字之例。所以阿五这个名其实起得“颇有古风”hhhh。
④不要听黑汉瞎说,孟尝君不姓孟......
第14章 阿五
黑汉家很小,只有灰突突的两个小屋。西屋带灶台兼储藏室,东屋一个土炕,勉强算作卧室吧。
西屋内,小阿五正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在灶台边忙活。
王扬见阿五那么小,脚下垫石头才能够到灶台,就想帮忙,可一想到伪装的土族身份,便又忍住了,问黑汉道:“阿五今年多大了?”
“回公子,她今年七岁了。”
可能是营养不良的缘故,这个小姑娘太过瘦小,实在不像七岁。王扬忍不住感叹:“这么小就会做饭了。”
“小人这丫头当家早,平时这些家务都是她一个人操持。”黑汉边说边把王扬请到东屋,坐在他刚刚重新铺过的炕上。
“她娘呢?”
黑汉叹了口气,小声说:“她娘嫌阿五是五月五生的,坚持要把阿五扔河里。我不同意,便大吵了一架,我一时没忍住把她给打了,然后.......然后就离婚了......”
黑汉没继续说下去,顿了顿,苦笑道:“听说她现在嫁了一个卖蜡的,去了建康,日子应该过得很好吧。”
当时一般人家都用不起蜡烛,所以黑汉得知那人竟然是贩蜡的,就知道她现在不缺钱花。
王扬心中感慨,又问:“那你去兵营时都是阿五一个人在家?”
“是啊!起初我还找邻居帮忙照看一下,可邻居们都不愿意来,好在阿五又聪明又争气,能自已照顾自已,我上个月回来,公子猜怎么着?嘿,她连针线活都学会了!”黑汉点起陶土油灯,微弱的光线照亮他满是自豪的脸。
王扬见多了黑汉讨好赔笑的神情,这是第一次见到他如此得意骄傲。
小姑娘的声音从西屋飘来:“爹!有月亮呢!点灯干嘛?快熄了!”
黑汉有些尴尬,大声说:“这是为王公子点的!”
小姑娘的声音停了几秒,然后再次响起:“爹,你过来帮我端饭。”
然后王扬就听到父女俩的争论声,音量很小,内容听不真切,但听到小姑娘说“苴麻油不多了”什么的。
王扬一笑,吹了油灯。西屋的争论声顿停。
黑汉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是灯灭了吗?小的再给公子点上。”
王扬道:“不用,有月光就够了。”
黑汉表情顿时紧张起来,支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