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3)

奏事太监恭敬拦下襄国公沈太傅沈岩锦阁老尚书等人,领着众人去乾清殿。余下的臣子难掩羡慕,谁不想被皇上倚重信任呢!还有些人则脚步匆匆,忙着去打听被皇上称赞少年郎是怎么回事?

回到乾清殿的皇帝并不像朝堂的怒气外放,太子并五位皇子已然在殿内,众位大臣进来行礼后,皇帝还和善的笑了笑,襄国公垂眸,更是确定与沈老狐狸保持一致再正确不过了。

“太傅,襄国公,你们有个好孙子啊!”皇帝随意闲聊,语气亲近,“岩锦生了个好儿子。”

襄国公谦虚,“陛下盛赞,臣有愧。”

沈岩锦直言,“那小子自小到大,唯这一件事,甚合臣的心意!”

皇帝笑容更大,“太傅以为呢?”

“臣这孙儿远远不知民间疾苦,所做的不值当陛下称赞。”沈太傅严肃回道。

“哈哈,太傅也莫要过于苛刻。”皇帝又点了几个人,“吴阁老、黎尚书、徐将军...回府可莫要忘了关心你们的少年郎是否囊中羞涩,朕听闻他们将银钱全买了粮草,荷包里可是没剩一文钱。”

“臣等遵命。”

皇帝仿佛又想起什么,“对了,让他们莫要为难六福商会了,朕从宫中拨去一些人帮着身负重任的金老板分忧。”皇帝的目的非常明显,自打知道自愿捐献银两的数目后,皇帝瞬间便下了决定安插自己人,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怕是谁都没想到,以往总是和胡作非为挂钩的纨绔们拿出来的银钱,积少成多,竟然能让日进千金的商会老板急的晚上辗转难眠。

皇帝都不知是这京城的纨绔少年郎太多,还是他们捐钱太爽快了!总之,皇帝心甚悦之,想砍了大半个边关官员的冲动消减下去,事实证明,皇城底下胡闹的少年都知守卫的将士不易,做了官的反而心大了。

说完轻快的事情,对于如何处置涉事官员,在场的君臣中早有了默契,以不引起动荡为首要要务,将备用人员点好了,视情节严重该砍的砍该下牢的下牢该免官的免官,当然吞下去的,通通都得翻倍吐出来。

政事谈完,皇帝还没有让众人退下去的打算,反而让太监上了座椅,连沈太傅都一头雾水,不知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咳咳,太傅,朕与你做个亲家如何?”

此话一出,连皇子在内,都在头脑风暴。沈家就沈辞亭一个独苗苗,别说皇帝了,如果不是皇子的女儿还小,年龄相差太多,皇子们都想和沈府做亲家。

宫中目前就两位公主,年纪相当,且都未曾定亲,就不知皇帝说的是哪位公主了?

两位公主的脾性可是千差万别。

退婚男配

沈太傅:“臣自然是不甚欢喜。”他犹豫道,“只是臣的孙儿,顽劣闹腾,无甚建业,怕委屈了公主。”

“哦?岩锦认为呢?”

沈岩锦想也不想干脆道,“公主定然看不上臣那孽子,臣妻在家中烦忧孽子的亲事,陛下肯做媒,自然是极好的。”帮他一家人解决了个大麻烦,终于不用担心儿子娶不上媳妇儿了。后头的潜台词,沈岩锦自然是没说出口的,但在场的人精子无一看的不明白,皇帝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他提出这件事,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皇后缠绵病榻多年,大公主明乐之母娴贵妃乃皇后嫡妹,产下明乐公主便大出血而亡,皇后便将她抱到坤宁宫教养,虽然没改玉牒,但和中宫嫡公主差不离。只是明乐公主天生的脾气火爆,皇后为了让她养成贞静贤淑的性子费了数不尽的功夫,无功而返,大公主渐渐大了,皇后也认命了,明乐虽说脾气差点,却不是不讲理之人,皇后便想着为她寻一位能包容她的驸马,两人好好过日子,她去了地下也能向妹妹交待。

皇后对青年才俊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