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不忙,要勤快些,各处擦擦、扫扫,这些干完,可以歇歇。
陆柳看看他们记录的每日售卖的情况,再看看食客们留下的小纸条,就从食铺绕出去,去了书斋。
书斋是陆林在打理,几年下来,铺面扩大了三倍,能容下一百人左右。请了两个识字的伙计,帮忙整理书架、帮客人们找书。再有五个小伙计,各间屋子候着,上茶听差遣。
陆林可以不用天天到书斋来,但他总觉着他的工钱高,就该多做点事,书斋也清闲,他得空也会看看书,就保留着在县里的习惯,再被陆杨写信定了规矩,每个月休八天,除了休息,他都在书斋。
铺面大,张铁就跟他在一处上工。主要是各处支应,哪里缺人去哪里。要是忙完了,他就回家劈柴,料理料理家务。夫夫俩的日子感情都好着。
陆柳过来时,陆林正在核对上半年的账目。
他们聚在一起,会聊聊怎么做生意。陆柳在汪掌柜那里学过,陆林则是看过陆杨的笔记。
书斋经营到现在,能做的改变不多。
陆林只从细节入手,大方向不改,只看客人到店的需求,还有平常都为什么事产生摩擦,再做调整。
书斋的事,陆柳过问极少。今天得空,正好问问他们年底要不要回县城。
陆林想回去一趟。他是在府城生的孩子,期间都没回去过。
“我们不急,小年前走就行了。跟着黎寨送货的车队一起,看他们的日子。”
陆柳记下了。这事要提前安排,给黎峰说一声,看看今年最后一次送货是哪天,书斋这里,他来顶几天就好。
出了书斋,他往街上去,到了状元楼。
顺哥儿在柜台后待着,结账、记账,遇见事情,出来忙一阵,又回了柜台后。
黎峰给他定了张高高的凳子,他在后面坐着,看起来跟站着一样,人被垫得高高的。
陆柳过来,没往后面去,也往柜台后钻。
乡试过后,书斋的生意淡了些,酒楼饭馆的生意却极其好。考得好不好,书生们都要出来吃酒。尤其是来年要去京城赶考的人,状元楼是他们的首选。来沾沾文气,讨个彩头。
顺哥儿当了几年掌柜的,瞧着像样了,面相都有了变化,笑起来一团和气,嘴唇和眉眼都微微上扬,像是天生的笑眼笑唇。他身板硬挺着,又有几分气势,让他的和气有了筋骨,看起来不好招惹。
顺哥儿跟他嘀咕:“生意真好啊,郝师傅的状元蹄炖得香,他做的脑花也是一绝,最近这阵子,脑花和蹄花卖得最好了。说是吃脑子补脑子,吃蹄花补爪子,提笔就作文,文思泉涌。我这都没说话呢,他们就想好了祝词,伙计们也是机灵,把听来的话拿到下一桌去说,我们庄子上的猪都不够杀了。找其他屠户买猪脑,也不够。郝师傅又研究了一道素脑花,哎呀,生意更好了!原来没点脑花的人,也上了几份,吃了都说好!”
陆柳夸了郝师父两句,跟顺哥儿说了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