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安继续说道:“再者,关于受害者的死亡时间推断。
据您所说,依据只是尸体的僵硬程度和温度变化。
但是,当时的环境因素您是否全面考虑了?
案发地点是废弃的工厂,那里的温度、湿度不稳定,通风情况复杂。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尸体的变化,导致死亡时间判断出现偏差。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凶手会利用这样的环境干扰警方判断。”
他的目光直视赵宏志,没有丝毫退缩,只有不想坐牢的信念在撑着他。
赵宏志的表情越发凝重,手中的笔快速地记录着谢旭安的每一句话。
“是的,目前只是初步调查,详细的死亡时间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勘验。” 赵宏志挑眉又看了一眼谢旭安。
“感觉你很了解这个方面?”
谢旭安没有回答,接着补充:
“还有,现场发现的所谓与我有关的物品。
比如那件带有我指纹的衣服,难道就不可能是被人偷走,然后在作案后故意放在现场,嫁祸于我?
毕竟,在生活中,获取他人的物品并非不可能。
从犯罪心理层面分析,真正的凶手为了逃避罪责,往往会找替罪羊,转移警方的注意力。”
他的语速加快,情绪也愈发不稳,声音中带着对自由的渴望。
赵宏志听着谢旭安的这番话,心中不禁泛起波澜。
但他仍然强装镇定,将这些疑点仔细记录下来。
随后,警方继续深入调查。
他们再次踏入令人胆寒的现场,对监控录像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经过数日的努力,令人震惊的是,顺着新的线索揪出了真正的凶手。
原来,是受害者那利欲熏心的商业竞争对手,为了谋取巨大利益,精心策划了这起杀人分尸案,并企图嫁祸给谢旭安。
这个结果让赵宏志感到十分意外。
他原本直觉觉得谢旭安与这起案件有关,然而谢旭安提出的疑点竟然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但这并没有消除赵宏志对谢旭安的怀疑,反而让他的疑虑越来越多。
他不禁陷入了思考:一个能如此准确地指出案件疑点,并且这些疑点还能引导警方找到真凶的人,思维如此缜密、逻辑如此清晰,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
赵宏志愈发觉得谢旭安是一个高智商、深藏不露的人,也许他一直在利用警方,试图摆脱自已的嫌疑。
于是他决定重新梳理所有与谢旭安相关的线索和证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他在办公室里,对着满桌的文件和照片,苦思冥想。
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孤独而坚定,他坚信真相一定会大白。
“如果你是凶手,那么我一定会抓到你的。” 赵宏志直言。
深夜。
赵宏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的儿子赵恒看到父亲满脸的倦容,关切地问道:
“爸,最近的案子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赵宏志长叹一口气,瘫坐在沙发上,说道:“嗯,有个嫌疑人,我怀疑他可能是不简单的家伙,确实很棘手。”
赵恒认真地说:“啊?爸,您能跟我讲讲吗?”
赵宏志皱了皱眉,略作迟疑后,将谢旭安在案件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已对他的怀疑错粗略地和赵恒说了一点。
赵恒听完,沉默片刻,分析道:
“爸,这个人能够提出那些帮助警方找到真凶的疑点,确实不一般。
但这也许并不能证明他有罪,或许他只是思维敏锐,善于观察和分析。毕竟,聪明不等同于犯罪。”
赵宏志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