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2 / 2)

慑了。

是谁?

曲悠的冷汗顺着额角滴落,不由攥紧了手中的书页。

……是苏朝辞。

北胤风流人物史、名臣传第一页的苏宰辅,出身汴都大族苏氏,永宁十二年榜眼,出仕后不久父亲意外亡故,丁忧期为当时便与他不对付的“奸佞”周檀刻意压了好几年,直到周檀被贬,才回到朝中。

在朝时,苏朝辞清流中正、刚直不阿,明帝登基后,因是帝师,被破例越级擢为执政参知,成为政事堂中第二人。

在周檀第二次罢相、离开汴都后,苏朝辞正式拜相,开始执掌政事堂诸般事。

次年,苏朝辞收归政事堂中权柄,废除了《削花令》大部分条款。

春日未过,周檀便病逝临安,再无还朝可能。

此后,苏朝辞便成为明帝一朝受万人尊敬的宰辅,上下敬服,与明帝君臣相持一生,虽再未收弟子,但死时天下文人俱悲,皇帝亲自扶灵,崇敬的百姓挤满了御街。

明帝在时的盛世局面,除却濯舟大将军场场战争打得漂亮之外,有一半都要归功于苏朝辞在位的二十年中为明帝彻底绝了党争。

苏朝辞死后不久,宰执之斗死灰复燃,明帝有心弹压而不得,风气继续泛滥了几朝。

随后灭掉西韶的北部游牧民族铁蹄南下,末帝迁都,北胤灭亡于党争和战火。

若没有苏朝辞和濯舟大将军,宣帝没有挽救的王朝局面和德帝毁之一旦的政庭,加之蠢蠢蛰伏的西北忧患、四五年后的大旱天灾,足以让北胤提前灭亡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