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太学虽然没有入学考试,但是每月都有一个月考,超过三次不合格者就会被太学退学。
在座的家里都是整个烿朝有头有脸的家族,自然是丢不起这个人的。像他们这种家族若是出现一个被太学退学的,回家估计会被家里扒掉一层皮。
“月前太子殿下治理衢州水患之事,想必诸位都知晓。此事乃是天佑我大烿,托梦于太子殿下,救我烿朝百姓与水火。
如今衢州百姓虽无一人伤亡,但是天灾之力,非同小可。衢州如今已成水中之城,衢州百姓也已无定居之所,太子殿下自掏腰包,为百姓安排了临时落脚之处,让百姓得以喘息,但却不是根本解决之法。圣上与殿下烦忧之事,正是如何安顿衢州百姓。不知诸位,对此可有见解?”
齐修远一上来就抛出这么大的难题,众人也是没有想到的,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虽然入太学学的都是如何为国分忧,但一般也都是引经据典,以古喻今,多半对当朝之事都会有所避讳。
众人不知齐祭酒是何意,圣上虽然当朝说过希望大家都能集思广益,但是众人背后站的都是家族,说出口的话自然要三思而后行。
沈云舒也轻皱了一下眉头。
这件事儿因为太子的重生跟历史已经完全不同了,衢州水患从死伤无数变成了无一伤亡,那么曾经的解决之法自然是不行的了。
衢州人口粗略估计也有三四百万,历史上水患之后只剩下几十万人,周围城镇分一分,命令当地父母官想办法解决一下就业问题也就可以了。
但是如今这三四百万人,如何解决?
其实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等衢州水灾退去,为百姓们重建家园。只是这么简单的常规办法,朝堂上的大臣们不可能想不到,齐祭酒既然把这件事当做一个问题考验他们,就是说明这件事情还有争议,起码目前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都不够圆满。
第二十九章 衢州水患后续
为什么呢?
沈云舒想起前几天她去找父亲时,碰到过父亲在书房与亲信议事,大致是有关边境传来的消息,好像在与南阳又蠢蠢欲动。
据说南阳三皇子骁勇善战,几次大军压境,虽然各有胜败,但也是因为烿朝是守城的一方,容易一些。
而且按照实际损失算,烿朝是比南阳损失更大的。
这位南阳三皇子,大抵是年轻气盛,跟当年的明皇有着一样的想法,想要靠立战功争位吧。
南阳是马背上的民族,擅长锻炼骑兵,且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整个南阳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善游猎,身体健壮。
烿朝虽然重武,但是也没有到南阳那种全民皆武的程度,所以若是跟他们开战,烿朝能拼的只有兵法和人数。
如此,战争不断,边境就始终需要大批的兵马粮草支持。
烿朝现在虽然还算富足,但是国库里的流动资金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灾后重建还是兵马粮草,哪一头所需的花费都不少,这么一来,朝廷便捉襟见肘了。
沈云舒将事情从头捋一捋,便大概明白了水患后续始终没有解决的根本原因了。
“可有人有想法?”
齐修远看着皱眉深思的众人,一眼便看到了眉头最为舒展的怡安郡王。
“怡安郡王可有见解?”
“房子倒了就盖呗,左右人不是都没事儿?都好好的,有手有脚的,搬个砖还不会吗?好不容易上天庇佑,太子殿下辛辛苦苦的保住他们一条命已然不错了,天上掉馅儿饼还想等别人喂到嘴里啊!”怡安郡王斜靠着椅背,吊儿郎当的开口。
怡安郡王身前坐的笔直的荣亲王世子回头瞥了他一眼,转回身淡淡的叹了一口气。
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