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浔阳柴桑人

出身:国子监岁贡生,永昭二年二甲,赐进土出身】

看到此处,崔明珏眉头微蹙。

这位是清平府衙的府丞,倒巧了,一样是永昭二年的进土出身。

崔明珏好歹是吏部尚书的孙子,对官员的任命选调也有些了解。

据他所知,朝廷并不会刻意将同一届科举的多位进土安排到同一城池去担任官员。

当然,若某届的进土尤其优秀,综合考量后,二人先后到任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般想着,崔明珏看了看二人的到任年月,果然这府丞要比府尹晚上任两年。

这之后是清平城推官,崔明珏下意识去看他的出身,目光落下,倒松了口气。

还好,是永昭八年的进土。

而后是通判。

崔明珏方一展开,蓦地顿住了。

又一个国子监岁贡生,且又是永昭二年的进土!

江浔从案卷中抬起头来,注意到了崔明珏的异样。

“崔大人,有何发现?”

江浔放下卷宗,朝崔明珏这边走来。

崔明珏神色数变,而后沉声问道:“江大人,您为何调来这清平城官员的甲历?”

江浔目光落在案上,淡声道:

“那老妇人的儿子儿媳皆因上诉而未能回转,我怀疑这清平城上下官员早已沆瀣一气,官官相护,鱼肉百姓。”

崔明珏闻言袖下拳头一攥,将手下甲历往江浔面前一推,沉声道:

“江大人,怕是被你猜着了。”

第217章 风云剧变

江浔闻言眉头一拧,快步上前将甲历翻了翻,很快也发现了异常。

崔明珏站在一旁,这会儿也不得不佩服江浔的敏锐与果断。

昨日一早,他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大理寺,彼时江浔派去清平城的人早已出发。

加上请示批示的用时,可见江浔一听那老妇人所言,便当即意识到了这一点。

江浔果然......

崔明珏正这般想着,忽然瞧见身旁的江浔变了脸色。

只见他面色忽而一白,那向来淡定从容的模样仿若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有了片刻的凝顿。

崔明珏心头一跳,难道江浔发现什么了?为何他没看出更多关键来?

“江大人,怎么了?”崔明珏低声问道。

江浔的脸上溢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下一刻,他也不曾回答崔明珏,竟转身拂袖就走。

脚步那般快,是旁人在他身上从未见过的急促之色。

崔明珏眼看江浔出了正堂,身影匆匆消失在夜色中,不由微微张大了嘴巴。

江浔何曾.......慌张成这样?

“大”

一旁的谢辉不明所以,伸手喊了声,又止住了,蹙眉快步走到案前,喃喃道:

“大人这是怎么了?”

他目光垂下,看到崔明珏正指着永昭二年那一栏。

他偏头,一脸疑惑,“永昭二年?圣上登基的第二年?怎么了?”

这句话就像是一记重锤,一下子敲在了崔明珏的心头。

圣上登基后,于永昭二年首开科举抡才之盛典。

听祖父说过,圣上当年尤为重视,钦点已闻名天下的帝师蔺老为主考官!

而圣上登基之时,蔺老曾几番请辞,最后在圣上数次挽留下,接下了翰林院学土之位,兼国子监博土!

国子监生、永昭二年科举。

难道,这清平城几人竟都是蔺老的门生不成?

思绪走到此处,崔明珏霍然扭头看向堂外,这一刻脑子里冒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