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话,眼底浮起笑意。只要有杨窈若在,哪怕只是听她说话,赵夙的心情都会骤然明朗,维持一整日的好心情。
杨窈若胡扯到最后,问出了最紧要的一句,“赵夙,你说既然我俩私交甚重,不如通融通融,再多给点食邑?”
她其实没抱多大希望,就是对赵夙顽皮笑闹惯了,随口一提罢了。
哪知赵夙真的应了,而且语气笑意盎然。
【可以,我们阿若做得极好,是该多给些食邑。】
【你想要多少?】
这怎么好明说呢,她随手拨弄起了荷包下头的穗子,思绪也跟着穗子起起伏伏,最后决定道:“我也不知道,但……多多益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说多了显得狮子大张口,要是惹得人恼怒了,说不定一点都没有了,可说少了感觉吃亏,干脆把决定权交给赵夙了。反正只要比一百户多,就已经是超出预期的惊喜啦~
赵夙也应了。
没有让她等太久,几乎聊完后,不等她与其他人多加攀谈,帝王仪驾前用来警醒众人肃静鸣鞭声就已经响起,飒飒的破空声,让人心里一紧,那声音像极了鞭子抽开皮肉的动静。
威严威严,说穿了便是足够的威慑,一旦触及便会有严厉处罚,所以才人人恐惧、敬畏。
等赵夙真的出现时,众人都低头行礼。
不过杨窈若委实是没有可以参照的人选,因为她不必如宫人那般跪下,而周遭男子行的礼明显和女子是不同的,她只好凭着印象随意行了个女子的礼,对赵夙的方向低首一拜。
但依旧引起了侧目,面见君王的礼仪繁琐,作为毫无爵位在身的人,她行的礼明显太轻慢了。这也怪不得杨窈若,她可以叩拜师长,但和赵夙之间的情谊太过不同,真要是屈膝了,想想怎么都奇怪,而且赵夙显然也是不愿意的。
因着没人清楚杨窈若和赵夙究竟是何干系,又是何瓜葛,所以哪怕她真的御前失仪,也没人会指出来。
繁文缛节失不失仪并不重要,重要的始终只有一样。
君心。
端看皇帝是怎么想的,他觉得好那便是率性,他觉得不好那才是冒犯。
所以杨窈若无惊无险的过了这一关。
等赵夙从御撵上下来后,跟在轿撵后头的数个臣子也分作两排跟着后头,看清臣子的面目后,在场的宗室子弟不免泛起嘀咕。其实认不认得臣子的面目也不是十分要紧,只需要瞧见一点便尽够了,那就是随行的臣子们都穿着紫色官袍,只有三品以上才能着紫,所以他们全都是朝中重臣,其中有几位都可以称一声相公,也就是身居宰相之职,乃是文官中手握最高实权的几个人物。
朝中重臣怕是都在这里头了。
也不知陛下本是在商量什么要紧事,没成想被人打断,却还是来了。
什么食邑百户,能喊来这么多臣子的事,怕是连与其相比较的资格都没有,却不知陛下为何还要中断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