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察觉到身边的动静,他撩起眼帘,看到裴英娘捧着一盘蓬饵,高高兴兴走到他身旁,矮身坐在胡床上,低头吃铒糕。

她吃得慢条斯理的,动作不快不慢,优雅端庄。但对面的太子妃和房氏、赵观音似乎还是被她的好胃口惊着了,时不时扫她一眼,目光中带着惊异。

她歇口气,饮下半盏三勒浆,目光逡巡,视线最后落在李旦的食案上不动了。

李旦垂眸,伸手把自己没动过的茶食推到裴英娘面前,“自己拿。”

“多谢阿兄。”裴英娘甜甜一笑,很不客气的把整只花口高足盘端走。

李旦笑了一下。

宴席上真正能静下心来吃喝赏景的人少,只有她能吃得这么热火朝天的。

他看着她臂上斜簪的茱萸枝,想起李治说的话,握紧玛瑙杯,手指微微扭曲。

以前不觉得,只要想到裴英娘可能离开长安,可能永远从他身边消失,那种孤独寂寥感顷刻间铺天盖地涌过来,彻底将他淹没。

如果没有遇到她,也就罢了。

一旦遇上了,这辈子注定无法忘怀。

李旦暂时分不清这是什么感情,但至少有一点他可以确定,裴英娘不能走。

作者有话要说:  为什么大家会纠结眼镜……其实眼镜很早就有了,古代叫“叆叇”,李治的病,不是近视眼或者远视眼呀,戴眼镜没有用的……

另外野史中好像有日本和新罗的使臣因为不满位次顺序而打架的,最后日本仗着朝中有人赢了

谢谢亲们的投喂和营养液,么么哒(*  ̄3)(ε ̄ *)

游手好闲妞扔了1个火箭炮

皎皎扔了1个地雷

风起又落扔了1个地雷

第42章 四十二

虽然不是重阳佳节的正日子, 但登高饮宴的欢乐气氛一点不减。宴会上的男女老少,不管是宗室王孙,后妃女眷,还是文武官员,亦或是外国使臣, 都穿戴了茱萸、菊花相关的饰物:有腰佩茱萸香囊的,有头挽茱萸果实发钗的,还有在纱帽旁簪菊花的。

裴英娘今天的打扮也呼应时节, 穿的是缠枝菊花罗交领上襦, 系荷叶罗裙,绾着双螺髻,略施珠翠,腕上缠着绯色地银朱万代长春纹刺绣披帛,披帛小小地挽了个结,中间别了一簇茱萸枝, 深红色的果实,颗颗饱满圆润,累累可爱。

她一个人坐着无趣,吃完茶食, 手里绞着绛色裙带, 左顾右盼,打量身旁的李旦几眼,发现他从头到脚干干净净。

头顶软幞,腰束玉带, 脚踏粉底皂靴,一袭秋色联珠狩猎纹窄袖圆领袍,清净朴素,腰带上只结了一条杏子红攒花宫绦。

“阿兄今天怎么不戴茱萸?”

李旦淡淡道,“忘了。”

裴英娘想了想,摘下披帛间缠着的茱萸枝,轻轻扯下一小串小巧玲珑的茱萸果子,捧在手心里,“阿兄,我分你一半好了。”

虽然茱萸并不是真的能够辟邪驱霉,但少了它,难免少了过节的吉祥意头。就好像人日不剪彩胜,上元节错过花灯会,端阳没有吃到黍粽一样,总觉得节日算是白过了。

李旦低头,看着裴英娘手心里的茱萸枝,肥圆的叶片,殷红的果子,有些像她今天穿的衣裳,艾衫绿裙,俏丽秀净。

她长高了,手指头不像刚练字时那会儿胖嘟嘟的,渐渐养出纤长优雅的韵致,白皙的手掌和指节间微微透出几许鲜嫩的粉色。

她刚进宫时,他可以握着她软绵绵的小手,教她怎么运笔,怎么弄弦,怎么用胭脂调出颜料,在雪白的宣纸上画出一丛丛荷花。

如今,他既然已经起了别的心思,自然不能再和以前一样随便待她了。

英娘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