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锐话音刚落,后头来了一个眼熟的嬷嬷,崔琳琅看了两眼才想起来,当初成亲次日,在老夫人身边见过的。

“老奴见过三少夫人。”

她给崔琳琅见完礼,便笑着说:“老夫人听说您要来,高兴得什么似的,现下正等着您呢。”

“好,我这便过去。”

崔琳琅又让冬梅先留下,帮着云家的管家,将自己带来的东西分分送到各家院儿里去。

至于要亲手送出去的东西,还在春樱手上拿着呢。

“我带嫂嫂过去。”

云锐自告奋勇要在前边儿带路,嬷嬷也奈何不了他,只能随他去了。

等进到老夫人院儿里正房,崔琳琅粗略一瞧,发觉除了云铮的两位伯父和两位堂兄,两房里头其余人,都是到了的。

“孙媳给祖母问安。”

“见过大伯母,二伯母。”

给长辈见完礼,剩下的还有云铮的堂嫂,弟妹,同辈之间,互相打过招呼便是。

“好,好孩子,快坐。”

云老夫人从崔琳琅进来时便笑得慈爱,这会儿更是直接拉着人在自己身边坐下。

“铮哥儿写信来时,祖母就盼着你来呢,一路回来,累了吧?在家多歇两日再过来也不碍的,咱们是一家人,不用讲究许多。”

崔琳琅摇摇头说不累,“如今官道修得平坦,并不十分颠簸。祖母您在京城日日记挂着孙媳与夫君,孙媳自然要早点儿来看您。”

崔琳琅说罢,便叫春樱将带来的东西呈上来。

今日在坐的,人人都没忘了,连二房那个才五岁的小闺女,也得了亲手所制的香囊,下头坠着蝙蝠纹样的玉佩,正适宜小孩子佩戴。

众人收下东西时,不管原本对崔琳琅是个什么心思,都不免赞一声周全。

“你这孩子,回自己家怎的还这么客气?下回可不许这样儿了。”

老夫人话是这么说,可任谁瞧她现在这笑脸儿,就知道她是喜欢得紧呢。

云锐这个“混不吝”的就说:“祖母要是不喜欢,就把东西给我吧。”

“去去去,你来捣什么乱。”

崔琳琅笑道:“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算不得送礼呢。”

众人说笑过后,大夫人方氏问崔琳琅:“铮哥儿媳妇儿这回回京城来等住多少日子?你们的院子方才我已经吩咐人去打扫了,今儿就能住下。”

崔琳琅还未开口,老夫人先说话了。

“回来一趟不容易,自然要多住些时日。铮哥儿写信回来跟我说过了,他媳妇儿回京还住娘家。”

说完,又拍了拍崔琳琅的手,慈爱道:“你尽管安心在家住着,有工夫时不时来这儿看看祖母就是。”

“是,多谢祖母,孙媳一定常来。”

方氏心中暗暗咋舌,心道老夫人对孙子偏心就罢了,连带着没见过几回的孙媳妇儿也偏心,满京城哪有成了亲还在娘家住不在婆家住的。

但在这个家里,老夫人就是天,她就是不解,也不敢说什么。

她家老爷更是,她上回不过稍微提了一嘴三房的铺子,他就发了大火还一个月没搭理她。

方氏心里把这些事儿转过一圈,心道算了,转而笑容满面地问起崔琳琅庭州的风土人情。

崔琳琅只拣些有意思的事儿说,例如刚出炉的馕饼要站在街边就吃了,还有之前他们去山里住汤泉小木屋的事儿。

“嫂嫂,那个什么小木屋,我也想去!”

云锐听了,心都快飞到庭州去了。

老夫人笑骂他:“你就记着玩,你哥哥说的你考上国子学就让你去庭州,你还是先想想怎么考上吧。”

“祖母,您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