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2 / 2)

作为江南大才女她也是喜酒的,只不过在她看来许小闲弄出的这状元红肯定是赶不及京都兰瑰坊的醉花雕,所以她并没有在意,而是依旧在脑子里解读着那首《一剪梅》。

随着对这首词愈发深刻的理解,她现在确信许小闲在诗词上的造诣在她之上,也在江南四大才子之上!

那么有此可得他在乡试的时候所做的那两首诗词也定然不错,可为何就没能入了文峰阁在长安城引起轰动呢?

少女不解,心里又默默的念着那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苏菲看向了许小闲,看见的是许小闲的侧脸,那张侧脸在晚霞的映衬下泛着微红的光芒。

那是一张秀气中透着坚毅的脸。

那是一张俊美中带着自信的脸!

那是一张好看、迷人的脸!

他是个心事儿细腻的人,就像他的词一般,用词细腻、词间蕴含的情绪细腻,就连这簪花小楷的笔墨,也是那么的细腻。

母亲常说心思儿细腻的男人最为温柔体贴,可暖心、可依伴、可佐酒,可……托付终身!

那么,他是不是那个真的值得自已托付终身的人呢?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得再看看。

第三百二十九章 又去淡水楼

朱重举三人先行离开了许府,他们要去接周若兰。

许小闲静坐了片刻,叫了四喜将那一坛子状元红搬到了马车上,他也去了隔壁接上了季月儿。

“苏平安那小子重义气,他本应该直接取道东边去潞城县的,没料到居然还绕到了这里来看看我。”

坐在马车上,许小闲还是有些感慨的。

他一直觉得人情如纸薄,一直认为苏平安一旦踏上了仕途,恐怕很快就会忘记这凉浥县还曾有一个结拜的义兄。

这是人之常情,他走的是官途,身后有江南苏家的财力和政治资本,投靠的还是大辰堂堂左相,按照前世的经验来看,像苏平安这样的少年,在潞城县当那县令要不了两年就能高升。

他的官路会一路平坦,就像齐文珺那般,他会越走越高,而自已呢?

自已依旧会偏居一隅的苟着。

或许十年之后他已经站在了庙堂之上,而自已依旧苟在这偏远的凉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