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切到了朱翊钧身上, 身后站着张居正张衡等人。

见朱翊钧僵硬着一动不动,张衡他们有点手足无措,张居正叹了口气, 上前提醒朱翊钧:“该开始了, 陛下。”

“哦,好。”朱翊钧胡乱地点点头,从袖口里抽出一卷手稿, 中途稿子不慎掉落在了地上。

张居正弯腰捡起手稿, 放到朱翊钧掌心里, 神情始终漠然, 语气却难得平缓。

“陛下败了也无妨。”

“这天下的重担本就不该压在一人身上。”

朱翊钧抿住嘴唇,可在他亲政的前十多年里, 这天下重担难道不是压在张居正一人的肩上吗?

主持军政大事, 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各地隐田, 桩桩件件,哪一件都能叫对方粉身碎骨。

到了这种时候,张居正不再逼他,不再板着严厉的面孔呵斥他,朱翊钧反而心里不知从哪儿涌上一股无名火,烧得他眉心发胀。

手稿丢下去,朱翊钧甩开张居正的手,面无表情地直起身,对着前方讲起了明朝的修路方案。

张居正愣住。

其他皇帝仔细地听着,朱翊钧的演讲总体概括下来,就是两个字

搞钱。

搞大钱。

水泥修建的道路从京城开始试点,待道路修建完成后,邀请全国各省的大户前来参观效果,以吸引大户们投资承接代理权,在全国各地修建水泥路。

出资的商户不仅可以获得朝廷表彰,还能得到建成道路的长期使用权,水泥路被划分为商道与人行道,人行道供子民免费使用,商道向往来商队收取一定的过路费。

可以预见,政策一旦实施,经济发达的地区必将率先修路,困苦的地方就得由国家承接大头。

国家没钱怎么办?

蔡伦出了一个好主意。

蔡伦的官职是东汉尚方令,负责替皇室生产器物,尚方拥有全国最好的工匠,在任期间,蔡伦常与工匠们一起参与设计,制造过许多新奇有趣的物件。

他将这些物件的图纸交给明朝,明朝可派人生产这些物件售卖至海外赚取白银,再将资金投入水泥路的建设中。

同时,张衡重新科学配比了水泥的配方,加强了水泥的抗压和抗折性能,使它能够在更大的压力下保持结构稳定,使用这种水泥建造出来的房子十分稳固,能抵抗山洪。

朝廷的目标是全国推广水泥路,建房并非第一选择,但若是有富豪心动,朝廷不介意将水泥房售卖出去,条件是购买者需要承包房子附近的一条水泥路。

双线进行,由富带贫。

务必让全国上下四通八达,贫苦百姓走出村落,再也不用为道路所阻。

朱翊钧说:“道路建成,朝廷将鼓励民间养育驴子,研究行走更快的木轮车,供百姓僦车往来于城市之间。”

“方案大致就是这些,朕讲完了。”朱翊钧低下了头。

明朝。

安静的大殿内,响起朱元璋的冷哼声:“总算有点本事了。”

“有些混账东西,不逼一把不知道潜力,老五,老六,老七.....你们说是吧?”

周王、楚王、齐王三人吸了口气。

齐齐缩起脖子,小鸡啄米般点头:“嗯嗯嗯,父皇说的对。”

朱元璋目露嫌弃,一群糟心的混账玩意,整日斗鸡走马,游手好闲,现下知晓了老四将来当皇帝,可倒好,直接开摆连朝都不想上了。

笑话,老朱家的人随随便便就能躺平的吗?北边的鞑子还虎视眈眈盯着他们大明的沃土!

朱元璋回过头看朱标,突然伸手,把朱标背后假装隐形人的朱棣捉出来,用力揪他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