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之士担任学堂老师, 不止是西方的传教士, 我朝的优秀科学者也应该重视。儿臣听闻广陵有位名唤作黄履庄的老先生在制造器械方面颇有天赋,发明过人物马首能自动表演的画影,自动纳凉扇,能夜晚照光的瑞光镜等等,十分神奇。”

“儿臣认为, 像黄先生这样的人才我们完全可招来学堂, 让他们教授学生科学知识。”

“不错,老八的意见很好。”

康熙微微颔首, 接着看向了其他儿子,意思是你们呢?

胤禛上前行礼,道:“儿臣提议, 将科学考试并入科举里, 新设一项笔试科目。”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必须让民众看到科学有利可图, 他们才会趋之若鹜。”

“科举.....”康熙有些犹豫, 清朝的科考法从顺治时期开始, 延续了多年, 贸然变动恐怕方方面面都要细虑。

但老四说的对,百姓们往往一根筋, 学科学若无法做大官, 带宗族变好,他们哪会勒起裤腰带供孙儿读书?

青史留名等大好事, 与现实的馒头相比,大部分人还是觉得馒头更香,空喊口号,谁理你?

“老四的话颇有见地。”康熙再次给予了肯定。

不等他继续问其它皇子,胤题率先出声道:“阿玛,儿臣愿组建新式海军,扬我大清之威!”

胤禛、胤禩眯眼看过来,好家伙,我们认真出为阿玛出谋划策,你却想借机染指军权?

胤题勾了勾唇角,与兄长们对视的眼中暗含挑衅,怎么,他说的没道理吗?不练兵,拿什么压服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