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时空,已为宰相的张居正望着天幕道:“此人乃大才,太医院不该将他放跑。”
满朝文武哑然。
正如天人所说,医者身份低微,明朝的御医通常没有上朝资格,只为皇亲国戚与朝廷大臣服务。
一个院判,位卑职小,他们自然不会在意,怎知对方肚子里有这等学识。
一百九十二万字的巨著啊,他们所有人加起来一辈子都不一定写这么多字!
小说家们觉得自己被嘲讽了,人家一个医家都能写那么多字,他们还躺什么躺,都起来肝!
【《本草纲目》的内容之广从这几页可见一斑,其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医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博物学巨典。
明代王世贞评价它:“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篆,臣民之重宝也。”】
王世贞?
太和殿内声音一静,一道道目光唰地投射向张居正。
王世贞,是与张相公闹掰后.....
被他赶出京城的旧友。
第40章 没有它,朕也是百姓心中的皇帝
如果将这个时间点明朝的文官们聚在一起评选, 王世贞无疑是大明文坛的扛把子,所谓声化意气笼罩海内,文坛界最耀眼的启明星是也。
一支笔杆吸来无数粉丝。
同时王世贞还是江湖传闻中的兰陵笑笑生, 明代第一奇书《金瓶梅》的作者, 在书页上涂了砒霜送给严嵩之子,使严嵩七窍流血,用一小簧书痛击大奸臣。
当然,这些都为野史记载的谬论。
真实历史上,他是张居正的同年进士, 一个出生于豪族, 一个出生于寒门,王世贞中二甲第八十名, 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两人性情相和,在那一年成为了好友。
等到张居正做了宰相, 仍未忘记这位身居低位的旧友, 他特地提拔对方,使王世贞先后担任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等要职。
然而王世贞才华优秀, 做官却不太行。
清谈文人无法实干兴邦, 再好的才华不愿为生民立命, 对百姓不管不问, 一身学问在张居正看来也是无用,且就在他于前方奋力改革“考成法”之际, 背后遭到了一道来自老友的暗箭。
荆州发生地震, 王世贞向朝廷上呈《地震疏》影射权臣专权,道:“臣道太盛, 坤维不宁。”
普天之下,此时又有哪位臣子的权威比得上张太岳?
王世贞的背刺令张居正愤怒,不久,给事中杨节疏劾王世贞失节,使其丢了官职。
张居正神色冷淡,仿佛天上的文字不能让他内心产生一丝波动。
旁人琢磨不出张相公的想法,只好悻悻然的挪开视线。
王世贞家中。
“哼,青史留名有什么了不起,如今我也做到了。”王世贞骄傲的昂头,“看张白圭他还如何继续得意。”
王士骐暗暗摇头,爹真是.....一生都在与张相公较劲,累不累啊,是不是等张相公死了,您老还要写一本传记记录张相公的丑事?
像个粉转黑的死毒唯。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惑,王世贞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他会给李时珍的著作留下这一句评语。
这里就要说起李时珍的人生遗憾。
《本草纲目》在现代人们看来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书,在当时的明朝却并非如此。虽然全书记载了李时珍从医数年的珍贵经验,总结了丰富的本草药物理论,但百万字的书籍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出版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加之书本内容专业深奥,普通民众难产生阅读兴趣,书商们担心销量低,收不回成本,都不愿意接下这个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