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2 / 3)

个指向性有共同点, 就会有很大可能指向通关关键,小明星兴奋起来,问道, “是什么?”

“这些成语, 都和古代的楚国有关。”

“楚……国?”

“‘趾高气昂’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 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 心不固矣。’’这个, 说的是楚国大将军屈瑕的故事。‘予取予求’出自《左传·僖公七年》, 说的是楚文王和申侯的故事。”【注1】

“这个我知道。”一边的男青年插嘴, “说是这个申侯是申国的国君, 他的国家被楚国灭了之后, 就到楚国去当大夫,这个人很贪, 但是很会谄媚,楚文王就很宠信他,只要是他要的东西, 楚文王都会给他。后来,楚文王生病了,生怕自己死了以后,别人容不下这个申侯,就把他叫过来,给了他一块白璧,对他说:‘只有我最了解你,你贪得无厌,永远也不会知足。从我这里拿,从我这里要,我从不怪罪你。但是我死了之后,别人就未必会这样了。你走吧。’后来,这个申侯就拿着这块白璧跑了,到郑国去,还是当的大夫。”【注2】

“还当的大夫?”小明星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啧啧道,“那这个人倒还挺有水平的。”

“‘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这是《左传》里的原文。”叶田田把话题拉了回来,“‘狼子野心’说的是楚国一个叫子越的人和他家族的故事,‘鞭长莫及’说的是楚国和宋国开战,向晋国求援,晋国大夫伯宗劝晋景王不要发兵的故事,‘城下之盟’说的是绞国被楚国打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故事。这些,都和楚国有关。”【注1】【注2】

“那……还有其他的呢?”男青年又点开了自己的“开卷啦”卡片,念道,“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尔诈我虞、班荆道故、井中得人……”

“这些,都和古代的宋国有关。”叶田田说。

“等……等等!”小明星听得一头雾水,问道,“怎么又换了一个国家了?这一个又一个的,是个什么意思啊?”

“你把这两个国家结合起来想。”叶田田提醒道,“再想一想我们这一关的题目。”

“题目?易子而食”小明星简直是想挠头了,叫起来,“哎哎,东嫂啊,你就明说吧,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啊?”

“‘易子而食’说的是楚国和宋国开战的故事,当时楚国派使者申舟出使齐国,中间要经过宋国,楚国却不向宋国借道,这种行为在那个时候,几乎就等同于‘我楚国把你宋国当成是我国境内的地盘’,宋国大怒,杀了楚国使者。楚国借此发兵宋国,引发了商丘之战。当时宋国商丘城被围困九个月之久,城里粮草断绝,出现了‘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的惨状。”【注2】

“……啊?”小明星真挠头了,“知道这个……能让我们通关吗?”

“先来看看,那一次的围城之困是怎么解决的”叶田田没有直接回答小明星的问题,“那一次,是宋王派了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也不会投降,才逼得楚国退后三十里,和平谈判。”【注2】

“东嫂你的意思不会是……我们需要做这个只身闯敌营,挟持对方主帅的人?”一边的男青年惊了。

“那就要看,这边军营里主事的,是不是叫华元了。”

“不是……”男青年愣愣地直着眼睛,“东嫂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上面去的啊?不会是真因为我说的那些个成语……吧?”

“这些成语既然在‘开卷啦’里面出现,就必然有它出现的理由。”

“可……这个,有点……太……太玄幻了……”

“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你说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