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懒汉,赵老汉和王氏都是勤快人,为啥这么多年家里还是只有十来?亩地,除了大头的几亩水田,剩下的全是沙地和旱地。

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晚霞村山多地少,属于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能?耕种的田早在?三代之前就被开垦出来?,世世代代爷传子,子传孙,传到他?们这代,除非遇到不孝子孙败家玩意儿卖祖田,不然祖上几亩,传下来?还是几亩。

当然,分家是另一码事儿,这也是老人不喜欢儿子闹分家的原因之一,好比手?头有六亩水田,一大家子勒紧裤腰带抠抠搜搜也能?勉强活下去,往外说自家有六亩水田八亩旱地,还挺好听。

若是儿子闹分家,两?个儿子一家分三?*? 亩水田,不但一个家就这么散了,连家产也分散了。若其中一个儿子有本?事,靠着自身能?力闯了出去,供养起一大家子,那这三亩田就是他?们这房的根基,未来?一切皆好。而另一个儿子若没?本?事,则一大家子守着这三亩水田过日子,他?生?儿,儿再生?孙,人口一多,田产还是那么些,日子就会越过越穷。

老光棍就是这种情况,当年他?大哥二哥闹着要分家,前头两?个哥哥都已?经娶妻生?子,轮到他?时,爹一死,老娘拗不过前头两?个儿子,只能?把他?分出去。他?得了一亩水田三亩旱地一间漏水的茅草屋,外人看他?穷,村里人更不乐意把闺女嫁给他?受苦,年轻时他?还能?种地自给自足勉强活下来?,上了年纪后大病一场,农活干不了,平日里只能?靠族人乡亲接济。

他?若能?在?死前过继一个族中的孩子,死后还有人给他?摔盆,他?这房也就延续了下来?。若他?死前仍是孤身一人,不但连个摔盆的都没?有,他?当初分到的一亩水田三亩旱地还要被族里收回去,分给血缘最近的两?个兄长或侄子,活着是个孤家寡人破落户,死了也就只剩一卷草席。

老赵家其实也是这种情况,若是没?有赵小宝,等赵老汉和王氏百年之后,甭管三兄弟感情再好,都不可能?一直住在?一家,分家是必然的。分了家后就是几家人,日后来?往就是亲戚,有本?事的在?几十年后就变成了曾经的王氏和赵老汉,儿孙满堂,延续着自己这房的血脉。

而没?本?事的则是一亩地养十张嘴,日子越过越差,最后成为村里的破落户。

这就是晚霞村,穷乡僻壤,世世代代没?有开源,只能?节流。

唯一一条通向镇子的山路要走四个时辰,路途遥远,连去外头扛个大包都需要胆气,从根源上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别的村子相比,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所以正常来?说,流民进村只有这一条大路,若是放哨,只需蹲守在?路边即可,只要看见流民的身影,仗着自己对山路的熟悉,第?一时间跑回村报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之所以要巡山,也是因为这条大路其实是祖先们淌出来?的,一山通万路,就怕流民不走正路反倒从后山摸到村里来?,那就真成了顾头不顾腚,关?乎到全村人的生?死大事和粮食安全,村老们自然是把这个隐患考虑了进去。

故而,赵大山和二癞爹商量后决定?,今儿就由赵大山去巡山,二癞爹去村外放哨,下次就颠个倒,这样大家都不吃亏。

显然放哨比巡山要轻松些,放哨只需找个隐蔽的地儿一蹲,闲得发慌还能?砍两?根竹子篾片编编筲箕箩筐打发时间。巡山就不一样了,要在?山里来?回走,虽然你也能?背个篓薅两?把野菜下个套子啥的,但咋都不如?放哨松快。

村里人也没?指望他?们像军队里的士兵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毕竟没?那个本?事,只要警醒些,遇到事儿能?赶紧跑回村报信,给大家伙争取一下逃命时间就成。

于是,晚霞村的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