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会塞二到三斤的棉花,外加缝制的内胆,外面?的被套子,算下来一床被褥能有个四斤多。
就这种被子,他们家?只有两床,一床在主屋,是爹娘和小妹盖,一床在五个小子的屋里,兄弟几个挤在一起?盖。赵大山和两个弟弟盖的都是只塞了一斤新?棉、一斤旧棉相对较薄的冬被。而且在赵小宝没出生的前些年,他们甚至连棉被都盖不起?,被子里塞的是和村里好些穷苦人?家?一样的稻草和芦花柳絮。
赵大山他们是汉子,不咋怕冷,朱氏她们基本冬日里手脚耳朵都是冻疮,夜里冷得只能死死扒拉着自家?汉子。
一个冬季过后,好些门户紧闭猫冬的人?家?就这么悄无声息冻死了。
冬日苦寒,若是没有保暖衣物,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
所以棉花和粮食一样重要,冷起?来,锅里的饭菜还没舀出来就凉了,吃到肚子里也没啥热气,身体根本扛不住。
六十文?一斤的棉花,赵大山直接买了一百斤。
不赶紧趁着眼下没涨价多买点,等到冬日,怕是也能和粮食和粗盐一样一日一个价。
掌柜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一点不显眼的汉子张嘴就要一百斤棉花,不过他做惯了大生意,脸上也没露出惊疑,点点头道:“收您六两银子,一百斤棉花数量不少,还请客人?稍待。”
赵大山点头,他觉得自己?脑子有点笨,做事儿东一出西一出,之前只想着粮食需要板车,棉花轻巧,一百斤能有多重?他一个人?就能背走,却没想过棉花轻巧归轻巧,但它?占地方啊!
早知道就先不还板车了。
好在他买的棉花数量多,人?家?布庄开门做生意,自有窍门把?蓬松的棉花压实不占地儿,赵大山属实是白?操心了。
等他们从布庄出来,一路还挺招人?眼,赵大山和赵丰背着用麻绳捆起?来的装棉花的袋子,赵五背着装满粗盐红糖点心等贵价物的背篓,最扎眼的赵二田则扛着半扇时不时还滴两滴血的猪肉。
赵小宝挪着小短腿,哼哧哼哧小跑着跟在他们身旁。
不顾周围人?的打量,他们径直出了镇子,走过官道,绕去小路,朝着清河镇所在的方向走去。
等周围没了外人?,赵五和赵丰一前一后望风,赵小宝先把?半扇猪收了起?来,然后是棉花,最后才是背篓里的粗盐和红糖。她还偷偷藏了一块饴糖在手心里,赵大山看见了,假装不知晓,把?她抱起?来放进空背篓里,背着继续赶路。
他们到潼江镇差不多是巳时,赵小宝慢吞吞吃了一顿朝食,然后买搬运藏粮耽误了不少工夫,之后又置办了盐糖等物什,出城差不多正?好午时。
山路和大道离得不远,一路上能看见有驴车和牛车朝着清河镇方向驶去。驴车押运货物,牛车则是载客,后头的车板子上坐着三四个妇人?,有俩怀里还抱着小娃。
赵大山只去过一次清河镇,还是老三要相看媳妇,他们特意去清河镇赶集,那会儿还是青头姑娘的孙氏跟着她娘去卖鸡蛋,在媒人?的带领下,两家?人?远远瞅了眼对方。
后来亲事定下,爹带着他和老三来潼江镇卖母鸡,蹲到要散集才卖出去一只,爹干脆收了摊,带着他们走了这条小路,又去清河镇买了包饴糖,连带那只没卖出去的老母鸡让老三送去了孙家?。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事儿,成亲后,老三一直很?得他岳父岳母喜欢,小两口感情好,弟妹对爹娘也很?孝顺。
这些事儿赵二田都不知,路途无趣,赵大山就当做趣事说给他听,赵二田听得乐呵呵的,还说老三从小就嘴巴利索,肯定讨丈母娘欢心。
正?是日头最毒的正?午,一个多时辰的山路走的倒也不费劲儿,树林子遮阴,虽然路不好走,